5月1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北汽新能源等重點企業參與編制的GB 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作為首批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將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北汽新能源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重點企業,連續七年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憑借十年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實力儲備,深度參與了兩項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最近的十年間,無論是技術水平、產業規模、市場接受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落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要求,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際和技術進步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啟動電動汽車安全強標制定工作。電動汽車強標是綜合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成果與經驗總結,與國際標準法規進行了充分協調,進一步提高和優化了對電動汽車整車和動力電池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
在《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中,主要規定了電動汽車的電氣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要求;強化了整車防水、絕緣電阻及監控要求,以降低車輛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況下的安全風險;優化了絕緣電阻、電容耦合等試驗方法,以提高試驗檢測精度,保障整車高壓電安全。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充分考慮了用戶的極端使用場景,對應各種極端場景新增了多項測試項目,例如:振動后浸水試驗用來驗證用戶在全生命周期內遇到的內澇環境下,電池包的密封性是否有異常,是否會有絕緣問題發生;過流保護測試模擬充電機故障導致電流超出限值時電池包的安全防護,避免超出電池正常使用條件進而引發安全問題;熱擴散試驗模擬極端情況下電池包內部某個電池單體出現熱失控后,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同時在《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中增加報警信號要求,能夠第一時間給駕乘人員安全提醒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近年來,隨著電池和整車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續駛里程已不再成為用戶痛點,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電池熱失控成為全行業的技術攻堅。目前,新能源整車企業大多都確立了整車、能耗、充換電、電磁兼容、電池、電機等全技術領域的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搭建了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此次兩項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落地,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責任,將對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信隨著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落地、電池相關技術水平的提升,未來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將得到最終解決。
有業內人士稱,兩項強制標準反映了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過程中,由“政策為主驅動”向“市場為主驅動”逐漸過渡,更加以市場為導向,切實聯系用戶需求。而這些要求在用戶、車企、電池供應商、電芯供應商層面產生的作用和意義將非常深遠,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以及防撞設計方面的技術進步,并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標準的國際地位。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頭部企業,北汽新能源在發展過程中,將安全作為電動汽車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完成整車電安全企標、測試規范、測試用例的建立與實施。此外,在電動汽車安全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通過與多方專業領域專家學者技術交流,汲取國內外相關標準、技術要求和測試規范,針對電動汽車實際應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保證產品的安全可靠。
截止目前,北汽新能源連續五年獲CACSI中國質量協會“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第一名”,旗下新能源車型總行駛里程超過121億公里,相當于已繞地球赤道30萬圈,充分驗證了其在電動車安全領域的先進性和可靠性。
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建成了具有行業標桿意義的新能源汽車試驗中心,試驗中心建設面積約5萬平方米,有88個實驗室和400余套國際先進測試設備。其中,電池相關試驗設備投入超過1.4億元,充分保障產品的性能驗證。
未來,北汽新能源將繼續優化提高,形成針對充電安全、換電安全、行車安全、操作安全等全場景電安全標準體系和測試規范,不斷強化整車開發驗證過程中針對電安全的開發與驗證,為整車安全保駕護航。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時需注明出處:全時財經 - http://www.clothingreviews.net/auto/20200521/71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