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家上市險企2017年年報陸續披露,上市險企去年的主打產品及明星產品信息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已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601318,股吧)、新華保險披露了去年保費收入前五的產品,其中保費收入最高的一款產品一年攬收保費596.36億元。
明星產品由于占險企全年保費比例大,往往能反映出一家公司的產品策略。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上述3家險企披露的15款“保費收入前五產品”中,有8款為年金保險,有5款為兩全保險,有1款重疾險,1款終身壽險。
明星產品中年金占大頭
2017年,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前五產品”中,年金占比過半。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201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披露的15款“保費收入前五產品”中,有8款為年金保險,5款兩全保險,重疾險與終身壽險各1款。
其中,中國人壽有4款為年金保險,1款兩全保險;中國平安3款兩全保險,1款年金保險,1款終身壽險;新華保險3款年金,1款兩全保險,1款重疾保險。
對比來看,2016年上述三家險企保費收入前五的產品中,一共有6款年金,4款兩全保險,2款重疾險,3款終身壽險。不難看出,2017年保費收入前五的產品中,年金保險與兩全保險占更大的比重,終身壽險與重疾險占比下降。
事實上,保險產品結構的變化,源于去年監管層對保險產品下發的一系列規定。其中,《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兩全保險產品、年金保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后,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保險公司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或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
實際上,年金產品附加萬能賬戶是此前壽險市場主流產品之一。該組合的強勢賣點在于“快速高額返還+復利型二次成長”。一方面,投保人通過主險的年金產品享受保險保障;另一方面,每年定期獲得生存金(通常為基本保額的一定比例)自動進入附加的萬能賬戶,通過日復利、月結息的方式提升投資回報。
而隨著新規出臺后,壽險公司的明星產品去年以來大批停售或更新升級,這使得2017年四大上市險企明星產品中既有此前一直熱銷的明星產品,也有2017年新推出的產品。
據記者梳理,四大上市險企2016年熱銷的8款年金產品中,有7款在2017年停售或更新升級,停售的7款年金產品,均受上述文件中對于快速返還型年金保險相關要求的影響。
例如,中國人壽在年報中表示,“保費收入前五位的保險產品”中,國壽鑫福年年年金保險、國壽鑫如意年金保險(白金版)兩款產品由于已開發升級替代產品而均已停售,保費收入均為續期保費。中國平安保費前五的產品中,有1款沒有新單標準保費;新華保險的福享金生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的原保費等于首年保費收入這說明這兩家險企也對主打產品進行了更新升級。
各險企力推保障型產品
除結構變化之外,上市險企去年也改變產品戰略,在加大期交保費占比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產品的多元化。
例如,中國人壽在年報中提到,公司去年大力發展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產品,加大中長期期交業務發展,優化業務結構。推出了“鑫”系列、“盛世”系列、“國壽福”系列等拳頭產品,產品開發呈現體系化、多元化趨勢。
中國平安在年報中提到,公司秉承“保險姓保”理念,聚焦“產品+”戰略,延伸壽險產品邊界。2017年對主力保障型產品“平安福”進行優化升級,提升保障額度;細分客群,開發具有癌癥多次給付、長期殘疾護理、高端終身壽險等保障功能的產品,構建多元化保障供給體系。
新華保險也提到,2017年公司持續深入推進戰略轉型發展,聚焦期交業務和保障型產品,繼續優化業務結構,實現首年期交保費及其他核心經營指標的持續穩定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上市險企持續調整產品結構的同時,部分上市險企也提到了未來在產品及業務方面的壓力。中國人壽在“可能面對的主要風險及應對舉措”中提到,從長期看,“嚴監管”將進一步規范行業秩序,營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從短期看,公司轉型和防控風險壓力有所加大。當前市場利率繼續保持高位的情況下,面對金融市場的跨界競爭,儲蓄型保險產品競爭力有所削弱。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