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鴻 ,馬佳昆 北京報道
中融人壽這次意欲翻盤。其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5月25日,中融人壽歷時兩個月,實現規模保費收入10.34億元,突破了10億元首關。
上市,是起點而非終點。
日前,中融人壽對外宣稱,力爭3年后啟動IPO,實現公開上市;錦泰財險也表示,力爭5年內實現IPO。然而,這兩家保險公司的業績并不理想。
目前,在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在H股上市的保險公司有中國人保及人保財險、中國太平、中再保險、眾安在線。此外,天安財險、國華人壽分別在A股借殼西水股份、天茂集團曲線上市;中國人保正在回歸A股;泰康保險、華泰保險時有上市傳聞。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很多公司把上市作為戰略或者發展的重大里程碑,這無可厚非,畢竟上市后帶來巨大的品牌影響力、更多的資金,以及資本市場的促進與約束,的確可以幫助公司站上更大的平臺。此外,上市對原股東的投資也是一種價值實現以及退出的方式。
中融、錦泰意欲實現IPO
成立于2010年3月的中融人壽并非首次誓言IPO,在開業伊始就曾定下在2年內盈利、5年內實現上市的戰略目標。
然而,盈利與上市漸行漸遠,緋聞和負面卻甚囂塵上。中融人壽一度成為保險行業中為數不多、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公司之一,并曾被勒令停止開展新業務、增設分支機構和增加股票投資。
顯然,中融人壽這次意欲翻盤。其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5月25日,中融人壽歷時兩個月,實現規模保費收入10.34億元,突破了10億元首關。
但這僅是一個側面。中融人壽年報顯示,2017年,其營業收入48.37億元,同比增長792.44%。其中,保險業務收入35.30億元,同比增長1411.9%;其他業務收入0.62億元,同比增長169.57%。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中融人壽恢復開展保險業務,承保業務規模的增長,帶來了保單初始費用、保單管理費及退保手續費收入增長;另一方面因退保增加,帶來的退保手續費收入有所增長。
2017年是中融人壽保險業務重新恢復的一年,其中主要險種分別是中融融益寶B款年金保險、中融天保贏1號年金保險和中融吉年如意年金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5.02億元、27.13億元和3.14億元,共占保險合同總收入的99.94%;萬能保單退保手續費0.37億元,相較2016年翻了將近一倍。
不過,2017年中融人壽的退保金合計36.53億元,同比增長21.42%,其中壽險個人險占比近100%。
與之對應,賠付支出大多在滿期金給付和分紅險部分。2017年,中融人壽賠付支出發生付金額較2016年增加3.29億元,同比增長455.94%。究其原因,中融人壽2016年承保保單集中在2017年滿期或達到保險產品約定的年金給付期限。
2017年,中融人壽手續費及傭金支出1.96億元,業務及管理費支出2.83億元。此外,截至2017年年末,中融人壽仍在虧損,凈虧損8.65億元,相較2016的凈虧損13.88億元,有所收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認為,中融人壽上市還有漫長的一段路。以上市硬性盈利條件為例,中融人壽接下來三年如何轉虧為盈是關鍵。
與業務起伏相比,中融人壽的股權變更同樣備受關注。2015年9月,中天城投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貴陽金控以自有資金20億元收購聯合銅箔100%股權,將后者原本持有的中融人壽20%股權納入囊中,與清華控股并列第一大股東。
2016年,貴陽金控參與競購清華控股轉讓的中融人壽1億股股份,后通過貴陽金控以貨幣資金出資12.35億元認購中融人壽增發的2.47億股股份。之后,聯合銅箔又以相同方式出資6.28億元認購1.26億股股份。自此,中天城投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貴陽金控和聯合銅箔,共計持有中融人壽44%股權,成為中融人壽第一大股東。
然而,由于中天金融正與華夏人壽聯姻21%-25%的股權,因此與中融人壽的關系充滿變數。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關于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只能成為一家經營同類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控制類股東;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成為保險公司控制類和戰略類股東的家數合計不得超過兩家。從股權比例上看,戰略類股東是指持有保險公司股權百分之十五以上,但不足三分之一的股東;控制類股東是指持有保險公司股權三分之一以上的股東。
無獨有偶,錦泰財險也在近日發布公告稱,面向全球招募高級管理人員,擬為其創新發展5年內實現IPO做準備。成立于2011年的錦泰財險,是全國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
其2017年年報顯示,錦泰財險營業收入16.14億元,同比增長12.55%。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6.65億元,作為主營業務的車險業務保費收入9.59億元,承保利潤-1億元,綜合成本率110.75%。在錦泰財險前五大險種中,農險業務保費收入3.44億元,賠付支出1.74億元,承保利潤2200萬元,是唯一實現承保利潤的險種。
泰康、華泰頻傳上市尚無果
與中融人壽、錦泰財險相比,泰康保險、華泰保險的上市傳聞一直未曾間斷。泰康保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泰康保險將在3年內成為公眾公司,甚至曾經一度報出泰康保險已向監管部門遞交上市材料的新聞。但目前并無下文。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泰康保險合并資產總額7128.54億元,合并負債總額6616.18億元,合并所有者權益512.36億元,合并營業收入1626.01億元,合并凈利潤113.18億元。
華泰保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梓木也曾多次表示,華泰保險作為一家成立20年的金融企業,謀求上市多年。
華泰保險最令外界印象深刻的標簽是“穩健”,這也意味著發展速度并不快。2017年,華泰保險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2.93億元,同比增長20.2%;因實際稅負增加等因素,合并稅后凈利潤7.50億元,同比下降25.3%;合并總資產411.95億元,凈資產129.24億元,凈資產收益率5.44%;全年累計實現投資收益17.08億元,投資收益率達5.23%。
華泰保險的股東結構頗具看點。公開資料顯示,華泰保險1996年正式成立,股東最終創紀錄地達63家,注冊資本金高達13.33億元。這樣的股東數量及注冊資本金規模,在當時的籌建保險公司中創下一個紀錄。
不過,分散的股權結構為上市帶來了一些牽絆。過去一段時間,華泰保險的國有股份比例在下降,民營股份比例在上升,外界普遍猜測或為上市鋪路。
例如,2017年11月,華泰保險曾發布公告稱,深國投信托將向當代金控轉讓其所持2.74%的華泰保險股權。交易完成后,深國投信托將不再持有華泰保險股份,當代金控將持有3.27億股華泰保險的股份,總股本占比從5.40%升至8.13%。事實上,當代系對華泰保險的股權運作遠不止此,與其一道的還有君正系。
需要強調的是,對于保險公司上市的問題見仁見智。人保財險監事會主席王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不僅解決了資金發展問題,更重要的是為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
不過,王和強調,上市并非自然而然,也未必能提升公司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品質。國外有許多企業并不是上市公司,但這不妨礙它們成為優秀的公司;反倒不少上市公司,成為了問題公司。明白了 個中道理,上市才能“功德圓滿”。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