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戰①|新一輪大學生爭奪戰打響,主打“房子、戶口和錢”
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卷入眼下這輪人才爭奪戰。武漢、成都、長沙、鄭州、杭州、青島、廈門、福州……一個又一個城市放出“引才大招”,在看不見的“戰場”爭搶人才,“硝煙味”在彌漫。
這些城市之間的“人才爭奪戰”正打得火熱,大學生的選擇已深受其影響。根據長江日報報道7月11日,華中科大校友工作及對外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志強介紹,今年該校本科生加研究生超1.2萬,其中26%選擇留漢,較往年同期增加8%。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認為,此番人才爭奪的背景是,“隨著大家的意識逐漸轉到認為中國應該更多依靠人力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所以很自然就從原來拼投資、拼產業轉變到爭奪人力資源的路上。”
他告訴記者,眾多城市想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勝出”,政府部門需要“頭腦清楚”,找到屬于自身的長期的比較優勢。“如果不能持續地為大家帶來就業和收入,現在把人招來了,未來可能還是要走掉。”陸銘說。
“我們求賢若渴”
浙江千人計劃紹興產業園推介會暨第二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浙江千人計劃紹興產業園推介會暨第二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
在部分一線城市對畢業生落戶門檻收緊的情況下,眾多頗具實力的城市正張開懷抱吸納人才。
7月18日,浙江千人計劃紹興產業園推介會暨第二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在上海浦東一處酒店里舉行,中共紹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曉光在現場向各類人才“喊話”:上到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兩院院士下到大中專畢業生,我們都有政策支持,歡迎來紹興看看。
“這次新聞發布會為什么選擇來上海?人才引進不能坐等人才上門,必須廣開言路、拓展渠道。到上海舉辦活動,我們選擇主動出擊,主動接軌上海,使其豐富的人力資源輻射到紹興。”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
“我們是求賢若渴啊!現在各個地方都在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青島某區市人才辦負責人接據記者采訪時稱。“我們的市領導非常重視人才工作,在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上,市領導將‘爭搶人才’代之以‘掠奪人才’的說法,意思是‘不管怎樣,要先把人才搶過來再說’。”青島某區市組織部門一位領導據記者描述他親身感受到的“硝煙味”。
據《長江日報》報道,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1月22日的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洪山、江夏代表團聯組審議現場稱,“留住大學生,我們不能‘順其自然’,一定要‘刻意人為’。” 會場代表透露,陳一新當場點將,給擁有高校最多的洪山、江夏出題目,希望兩區打開思路、大膽探索做好“人”這篇大文章。
此外,西安、長沙、杭州、廈門、福州、沈陽、鄭州等城市紛紛出手,不斷把繡球拋給大學生,“人才戰”高潮迭起。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告訴澎湃新聞,這輪“人才戰”備受關注,應是深圳打響了首槍,從2016年開始大幅放松落戶限制,并第一個向本科生發放補貼,人才門檻降至本科生,“以前沒有人干過”。“武漢緊隨其后,提出未來五年留住百萬大學生,一下子把人才爭奪推向高潮。”
主打“房子、戶口和錢”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告訴澎湃新聞,各個城市吸引大學生手段比較多,一是戶籍,二是跟戶籍掛鉤的公共服務,以及住房。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此前接受采訪時稱,“他們(各個城市)手中的武器,不是名企、不是高薪,而是中國人最強烈的渴望: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給戶口,放開戶籍。長沙、武漢這些城市基本上已經沒有什么門檻了。還有就是減少人才購房條件,以及發放補貼。”孫不熟告訴記者。
7月19日,成都為招攬人才放出的大招——“憑畢業證即可落戶”——終于落地。當天下午,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辦主任彭崇實在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了《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宣布從20日起,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憑畢業證來蓉即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
成都的青年驛站干凈整潔成都的青年驛站干凈整潔
作為納賢計劃的一部分,7月15日,13個成都青年人才驛站正式接待入住,凡來蓉應聘的大學生可免費入住7天。此外,稍早于此公布的成都“產業新政”規定,要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賃住房建設力度,對急缺緊缺人才提供公寓,確保各類人才“住得上房、安得了家”——在租住人才公寓滿5年后,還可低價購買。
除了放寬落戶限制、給予住房保障,成都還對畢業5年內在蓉創業的大學生,給予最高50萬元、最長3年貸款期限和全額貼息支持。戶口、房子和資金補助,一套組合拳下來,成都在如火如荼的人才爭奪戰中一時出盡風頭。
與成都相隔700多公里的西安,早在5月底就吹響了爭奪人才的號角。據西安晚報報道,當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氣度”出臺了“西安人才新政23條”,計劃5年投入38億元,引才育才100萬名。“該政策將最終形成與(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及武漢當地政府部門的扶持,葉鐘發“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舒適期”。他在武漢生活了四年,喜歡這里、留戀這里,特別是在年初武漢喊出“留下100萬大學生”的口號后。葉鐘發的創業公司目前已經入圍湖北省大學生創業擬扶持項目,他最多將得到20萬元的資助金額。
“這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是好事。但對我來說(廣州)發展機會更大,并且離家很近,如果以后扎根下來,還能把爸媽接過來。” 葉鐘發告訴記者,他在廣州的生活忙碌而充實:每周工作日在傳媒公司上班,抽出兩天時間來跟成名的導演拍紀錄片,周末則在培訓機構兼職。
“未來說不準,可能回武漢繼續經營公司,也可能就留在廣州。”葉鐘發說。
西南政法大學大三學生謝宇7月初剛剛成為該校“眾創空間”第一個獲得營業執照的創業者。與葉鐘發的“糾結”不同,在感受到重慶對大學生的熱情后,謝宇堅信自己將留在這里。
“在政府的服務大廳窗口,會感受到他們對小型創業者的友好,他們會幫助你解決很多棘手的事情。”謝宇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自己做的是文化產業,他的判斷是,重慶未來這一產業的環境會更好。更為現實的原因是創業成本。“我租了三室一廳90多個平方米的房子,月租兩千余元,這在北京就能租一個單人間。”
西南政法大學學生韓倩同樣偏向于重慶、成都這樣的新興城市。“錢、房子、戶口這些方面的政策優惠比較多,對我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作為畢業生,最關心的也是這些問題。”韓倩認為北上廣深積聚的人才趨于飽和,沒有太多機會,其他城市發展前景則很大,且生活氣息濃厚,沒有不安和壓迫感,令人舒適的。
寧波人張一(化名)在位于北京的中國政法大學就讀,明年畢業后他考慮回南方工作,比如杭州、寧波。“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不夠宜居,買房壓力會很大。”他認為,相較于北上廣深,其他城市還有更多的產業潛力可挖。“就拿法律行業來說,五大律所至今沒有一家分所入駐寧波,律師需求多供給少,也就有更多的機會。”
西南政法大學就業辦負責人王朝彬告訴澎湃新聞,就他的感受而言,當前學生越來越傾向于二線城市,談及原因,他認為這跟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相關,二線城市發展很快,各個方面也越來越成熟。“壓力跟北上廣相比還是要小很多,生活的成本也要低一些。”
王朝彬認為,目前各個城市推出的政策較有針對性。“比如成都的動漫游戲產業發展比較好,當地政府就會注意引入這些人才。學生還是在意平臺的,成都的游戲搞得比較好,學生就更愿意在這個平臺上去發展,吸引力還是挺大的。政府出臺政策,并非所有的人才都要,而是跟當地的經濟發展結合起來。”
招聘會上的大學生招聘會上的大學生
招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
陸銘告訴澎湃新聞,眼下這輪城市人才爭奪戰的大背景是,以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思路已現疲態,各個地方都在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隨著大家的意識逐漸轉到認為中國應該更多依靠人力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所以很自然就從原來拼投資、拼產業轉變到爭奪人力資源的路上。”
孫不熟認為,近兩年來,國家給很多內陸省會城市大開政策之門,包括國家新區、自貿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中心城市等政策頻出。“國家在有意識地鼓勵二線城市崛起,讓北京、上海人才回流。”
“根據我多年研究,對于發揮人才集聚的效應,中國的一線城市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陸銘認為,在人才吸引力上,現在所謂的“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北上廣深相比,在目前的經濟階段里面,并無“太大優勢”。“因為一線城市的人才和產業基礎實在太強了,其他城市只是找了幾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也正是因為這點,眾多新興城市想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勝出”,政府部門需要“頭腦清楚”,找屬于自身的長期的比較優勢。“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他向澎湃新聞舉例稱,美國最大的國際中轉站是亞特蘭大,這個城市位置恰好是美國的幾何中心,它就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武漢和鄭州很有可能未來就會成為中國的亞特蘭大,那跟此相關的產業就是它的比較優勢。”
向人才拋出繡球不容易,招來了人才想要留住人才更難。陸銘認為,“人才”到一個城市去,一定是追求兩樣東西,一是就業,二是生活質量。生活質量關乎環境、氣候、城市治安等等,每個城市都可以做,但就業跟產業發展相關,這是“市場”的事。
“如果現在的人才政策不利于發揮‘比較優勢’,強推某個產業,這需要政府投資,但別的地方比你更有優勢,還要持續補貼么?如果不能持續地帶來就業和收入,現在把人招來了,未來可能還是要走掉。”陸銘告訴澎湃新聞。
孫不熟也認為,人才流動更多還是要靠市場去調節和平衡,政府只是順應趨勢。“像武漢、成都等城市搞人才大戰,這是順勢而為,政府部門不必大包大攬。”
另外,陸銘注意到,各個城市出臺政策,都希望多留點大學生,但經濟學里面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技能互補性,即現代城市的發展需要低技能勞動者和高技能勞動者之間互相協作。“一個城市吸引的大學生越多,越需要有低技能勞動者跟他們去配套。“他認為,各地人才新政同公共服務、戶籍、住房掛鉤,是將資源讓給那些本就具有一定優勢的高收入者。
“人力資源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大學生是人力資源,基層勞動力也是人力資源。現在的人才爭奪戰中,某些做法實際上是有后遺癥的。給高收入者更多的福利,實際上是在拉大人與人之間的福利差距。”陸銘稱,作為學者,有必要給各地“人才新政”提個醒。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