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黑天鵝”的難以預見性,有人用重達兩噸的“灰犀牛”形容大概率的風險。
當前,我國金融領域的“灰犀牛”,主要包括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和違法違規集資。雖然各方解讀可能會稍有差異,但都意識到,這些“灰犀牛”代表了一系列的警示信號和跡象,不再是小概率的偶發風險。而修復孕育“灰犀牛”的環境,既是當前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避免未來金融風險持續累積并形成“灰犀牛”的內在需要。
應該看到,“灰犀牛”不是一日“養成”的。無論是影子銀行,還是房地產泡沫,都是社會經濟長期持續交易的結果。社會上的各種債權債務關系,以及微觀經濟主體的資產配置,若在交易環節的流動性越來越難以維系,往往意味著“灰犀牛”的出現。之所以社會動態交易會導致“灰犀牛”,與參與交易的微觀經濟主體大多選擇性忽視風險存在因果關系,這是一種典型的道德風險。
近年來,在我國金融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金融風險承擔主體“懸空”,導致風險與收益不匹配,進而引發各種金融亂象。資產管理領域的剛性兌付,是影子銀行業務規模急劇擴張的催化劑。截至2016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理財余額高達29.05萬億元,是2008年末的35倍多。我國熱點城市房價從未經歷完整周期,而長時間內單邊上漲,讓風險回避者后悔不已,讓風險偏好者盆滿缽滿,以至于社會形成房價上漲的一致性預期,而房價大幅上漲,又進一步演化成為輿論中的“鋼化泡沫”。部分金融機構以規模和盈利增長為導向,資產負債結構配置與微觀審慎內在風險管理不相容,激勵約束不平衡,業務騰挪空間過于狹窄,導致個體風險向金融市場轉移。而社會上的各種違法違規集資,雖然有犯罪分子的刻意包裝和行騙,但部分投資者過于看重高回報誘惑,而忽視了犯罪分子故意設局的可能性。
這些情況充分表明,由于金融市場道德風險的存在,導致參與交易的微觀經濟主體未能充分理性評估交易的風險,也不是能夠承擔風險的合格交易主體,致使相關金融風險持續累積擴大,進而孕育成金融市場的“灰犀牛”。
當前,金融領域的“灰犀牛”已經存在于社會債權債務關系網絡,反映出社會資產的配置結構。而債權債務關系的消除、資產配置結構的調整,如果完全依靠新增流動性,那么,化解金融風險的努力很可能會導致市場的逆向選擇,反而進一步鼓勵了金融市場的冒險行為。
可見,修復孕育“灰犀牛”的環境,必須要正視金融市場廣泛存在的道德風險,就必須要讓參與交易的雙方都成為能夠理性評估、并能夠承擔風險的合格交易主體。在金融降杠桿過程中,一部分杠桿因為債務清償而自動消失,但還有一部分杠桿,必須要依靠債務重組來化解,必然要有某交易主體來承擔經濟損失或提供額外資產擔保。同理,影子銀行領域、房地產市場領域以及非正規金融領域等,如果產生道德風險的土壤不消除,那么就難以順利制服、馴服“灰犀牛”,而政策執行成本也將會顯著增加。
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在防范金融風險工作中,既要防“黑天鵝”事件,更要積極化解“灰犀牛”風險,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置若罔聞,而要做好逐步消除道德風險的工作。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