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產經 > 正文

民間對外投資的熱情和憂慮:引發多重疑慮但在增長

  資料圖:一中企在海外投資項目施工現場。

  如何看待民間對外投資的積極性

  目前對外投資由核準改為備案,管理權限大幅下放,但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沒有配套建立起來,存在管理漏洞。大量個人資金以理財產品和合伙制投資基金模式流出,傳統資本流出管控形同虛設。

  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折合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2015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首次超過美國對華投資。2016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達460億美元,是2015年的3倍。

  其中,民營企業是主要的推動力,其交易金額較上年增加了三倍,超過了國有企業。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出現爆發式增長。從對外投資存量占比看,民營企業從2006年的19%快速增長到2014年的46.4%。而在2016年,民營企業交易的占比達到歷史最高,國有企業交易的占比達到歷史最低。

  2016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井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2016年,中國企業宣布的海外投資并購交易金額為2158億美元,較2015年大幅增長了148%。2017年一季度,83%的海外并購交易是由民營企業參與發起的。私募股權基金也在海外并購交易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16年,以私募股權和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為代表的財務投資者參與交易的交易數量超過381億美元,為2015年的兩倍以上。

  與此相對的是另一個熱議話題,國內民間投資的“冷”若冰霜。2016年,國內民間投資增速急劇下降。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顯示,1至6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8%,與2015年同期民間投資及2016年同期全社會投資相比,降幅均已超過六成;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為61.5%,比2015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若從今年6月當月投資增速看,民間投資首現負增長。東北地區滑落尤其嚴重,其中遼寧1 6月民間投資為58.1%的負增長。即使在政策大力促進下,下半年情況有所好轉,全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2%,比1 11月份降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降低3個百分點。

  引發多重疑慮

  中國對外投資的持續大幅增長,引發了內外的同時憂慮。而內部憂慮來自于外匯管理部門。

  對外投資的井噴式增長,企業用匯需求增加。而中國的外儲正面臨著巨大壓力。2014年開始,中國的外匯儲備呈較快下降趨勢。2016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全年下降約3200億美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105.17億美元,比2016年11月底下降410.81億美元,降幅為1.3%。

  雖然外匯儲備下降有多重原因,但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較快速、較大幅的波動,還是引起了各方的密切關注。外匯管理部門不免把外儲降低與對外投資增加結合起來,認為這與外匯管理部門“保外匯”“防范資本外逃”等政策目標是矛盾的。

  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調研過程中也發現這種悖論,一方面簡政放權等各項對外投資便利化激勵措施不斷推進;另一方面,外匯管理部門對企業境外投資外匯匯出常常拖而不決、拖而不辦。

  外部憂慮來自國際“疑華”者。

  雖然中國對外合作和投資力度在不斷加大,但于市場的溝通能力卻仍然欠缺。中國近期海外投資的快速增長已引起歐美為首的部分國家的反對和抗議,并利用其媒體輿論扭曲中國企業正常投資的目的,甚至組織發起針對中國的抗議游行活動,試圖影響海外投資安全及“一帶一路”倡議推進。2016年5月6日巴基斯坦少數族群反對“中巴經濟走廊”,即擔心項目僅僅有利于中國,而打擊巴基斯坦本土企業。

  疑慮既多,不利于中國民間企業對外投資的順利進行。那么,我們也要反問,民間投資“走出去”這么積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民間對外投資到底為什么增長?

  總體而言,應該還是能從對外投資的結構中看出,這主要是出于企業發展和突破的內生意愿。

  首先是經營壓力和成本效應。企業普遍反映,盡管仍然看好國內未來消費需求升級,但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價格的過快上升透支了未來發展空間。蘇州本尚新材在森林資源豐富的印尼吉打邦投資農林項目,勞動力成本每人1000元/月,養老保險每人540元/年,成本優勢十分顯著。上海光明集團分別在青海和美國投資苜蓿飼料項目,美國產品比青海產品更快運抵上海,且價格更為低廉。

  其次,產業鏈整合與跨境資產重組是大勢所趨。企業積極收購境外低估資產之后向高估值轉換成為企業對外投資的一個重要動力。中國廣核集團以23億美元成功獲得馬來西亞埃德拉公司下屬電力公司股權及新項目開發權,將“一帶一路”相關5國13個清潔能源項目收入囊中。青島海信集團去年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以及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和渠道資源,進入北美國家一線家電品牌渠道。

  此外,以技術和市場為導向的業內并購成為熱點。原來以獲取境外能源資源為主要目的,現在逐漸向以獲取境外市場、資源、技術、銷售渠道等多重目標轉變。南京三胞集團在2014 2016年期間,相繼收購英國第三大百貨House of Fraser、百年老店哈姆雷斯玩具公司、以新奇特產品著稱的公司Brook stone和美國萬威國際。海航集團63億美元收購Ingram Micro,海爾集團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旗下家電業務等。

  其實,即使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減小,直接投資呈現逆差,但其數目都與中國外匯儲備下降規模與趨勢的相關性比較小,不足以支撐對外投資造成大量資金“外流”甚至“外逃”等說法。

  有沒有貓膩?

  當然,也不乏一些企業并非真正的“投資”,鉆空子進行不正常甚至非法的經營活動。

  在大規模的海外并購中,許多將投資領域集中在房地產、酒店、影視娛樂等不以生產為背景的領域。投資海外影視、足球、地產的企業排成大隊。業務相左得驚人,溢價高得驚人,經營差得驚人,這種并購俯首皆是。

  對外投資監管確實存在薄弱環節。為貫徹落實簡政放權,對外投資由核準改為備案,管理權限大幅下放,但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沒有配套建立起來,存在管理漏洞。地方普遍反映,目前發改部門負責項目備案,商務部門負責境外公司設立備案,相關手續在網上就可以填報,外管局是資金流出的唯一一道關卡,很難對企業投資的真實性進行鑒別,大量個人資金以理財產品和合伙制投資基金模式流出,傳統資本流出管控形同虛設。

  上海自貿區發現,大量對外投資主體是成立時間不到半年的小企業,注冊資金小,投資項目大,“小馬拉大車”;青島市在監測過程中發現,部分境內主體與其境外投資項目主營業務差異較大,境外投資規模與境內主體資本金規模不匹配,部分境內主體剛剛設立就實施境外投資,投資主體的注冊資本很少甚至沒有實際出資,而境外投資金額卻很大,其國內資金來源以及海外資金去向均存疑問;蘇州市也有類似情況。

  由于投資項目在境外,項目的真實性以及資金在境外的實際用途難以把控,備案時往往依據企業自身的陳述,一般難以核實。特別是在境外設立多層投資平臺的情況下,境外資金的實際運作難以把控,項目回收后資金是否長期滯留境外也無法掌握。此外,中國個人境外投資尚未放開,個人通過設立有限合伙企業或購買相應的投資基金,其來源難以審核,可能成為非法資金流出的渠道。

  怎樣看待民間對外投資的熱情和憂慮?

  政府應當正確對待,主動出擊,合理引導,同時加強監管,防微杜漸。

  中國三十年來的發展成績與對外開放密切相關,而對外開放及包括引進外資,也包括對外投資。兩者間看似競爭關系,其實是互補關系。

  在貿易上,中國適當減小貿易順差,不是收縮本國出口,而是以更寬廣的胸懷,打開市場,迎來更多進口,為國際間貿易和經濟平衡、再發展做出貢獻。在投資商理應也如此。特別是,中國資本輸出尚處于初始階段,尤其在經濟新常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大背景下,企業必須“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對外投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要堅定不移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及其兩個主要抓手——自貿區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支持有實力、有準備的企業進行全球資源和產業鏈整合,加快實現產業升級。同時,實施更加積極的利用外資政策,從根本上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和人民幣匯率預期。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各種“再工業化”“制造業回流”的聲音不絕于耳。誠然,“逆全球化”不可能阻擋全球化的大勢,但各國紛紛提出更優惠的政策、制造更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企圖吸引企業、資金、資源,確實不爭的事實,并且的確已經發生了效力。

  去年年底,關于中國企業稅費究竟高不高的問題引發了國民大討論。其背景,就是在良性競爭下,如何留住優秀企業和企業家。

  要改變舊觀念,政府需更加主動的爭取,減少制度性成本,提供更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在法律法規上做到更為一致、誠信、高效。

  在“對外投資”和海外并購過程中,需要進行甄別,謹防洗錢等行為的發生。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明確“監管”對象,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同時,治標更要治本。企業對外投資中發生的“問題”并不是單純在對外投資上的問題。其資金來源是否合法,資金流動是否合規,其實涉及的是公司運營如何被監管的問題。比如,公司的資產和資本本身有沒有問題?股東結構、財務審計是不是有問題?公司從直接間接、一級二級市場上拿了很多錢,融資方式是否本來就是監管所禁止的?高負債海外并購,其中有沒有違法違規的成分,牽涉到哪些經手部門?

  要加快完善對外投資監管和統計制度,并著手研究建立新的高效體制。通過加強多部門密切配合,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信用系統,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境外投資的全過程有效監測監管。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