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產經 > 正文

保監會梁濤:部分強勢平臺極易造成金融風險外溢效應

保監會梁濤:部分強勢平臺極易造成金融風險外溢效應  

時代快速更迭,行業發展瞬息萬變。當前,互聯網保險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第三階段:科技重構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科技與互聯網保險的融合將帶來轉變的升級:以前的互聯網保險更多的是對傳統保險進行渠道變革和場景創造,科技保險的到來則可能徹底顛覆行業,甚至引爆行業發展速度。面對科技保險,兩種聲音不能忽視:一方面,業界各方對科技保險的無限看好,相關預測認為未來幾年將誕生超過萬億元的市場;另一方面,業界專家及監管部門也對科技保險的風險提出警示,將防風險作為重要任務。

科技保險初展魅力

眾安保險在推出退貨運費險兩年后實現了“雙降”:2016年其該項業務的綜合成本率和賠付率分別下降至92%和77%,而簽單保費總收入增至逾10億元。這正是科技改變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典型案例之一。據記者了解,最早的退貨運費險一個月大約虧損1000萬元。同樣的業務由虧損變為盈利的奧妙就在于科技的介入,“用動態數據做精算”,提高高賠付率消費者的保費,以降低賠付率。

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日前在2017鳳凰財經峰會上表示,從2000年到2017年,近20年的互聯網保險演進歷程,從最初的“渠道變革”到“場景創造”,再到今天的“科技重構”,可以說,保險科技的發展深刻改變了行業的面貌。他指出,科技的快速發展,為保險業更好接近客戶、更好服務客戶、更好改善消費者的保險體驗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解決供給和需求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

保險大咖們對保險科技也尤為重視。從中國平安的現狀可以窺見:據副首席營運官兼首席資訊執行官陳心穎日前介紹,中國平安現擁有2.2萬多名技術員工,500多名大數據科學家,2000多項全球專利。平安臉譜準確率達99.8%,有8億臉譜調用;平安聲紋準確率逾99%,聲紋庫5000萬個;平安大數據擁有8.8億人大數據。

科技的融入也讓業界對互聯網保險創造新高峰充滿期待,根據眾安在線聯合奧緯咨詢發布的保險科技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到2021年,中國保險科技市場將達到1.4萬億元總規模。而2017年前10個月,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總收入約為3.24萬億元。可見,業界對科技保險市場的發展速度有較高的預期。

上述報告指出,目前的保險科技采用了五大前沿科技,分別為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預期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會改變產品、價值主張甚至是商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科技給互聯網保險帶來的改變正在顯現,大型險企也在不遺余力地提升科技實力,但從行業層面看,很多前沿科技和保險業的結合依然較弱。“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項目我們公司都上了,但人員配置是2~3人,主要是跟進行業情況,希望不要太落后。由于目前看行業效果不明顯,所以我們也不會重金投入。”某中型險企信息技術負責人對記者稱。

監管還未適應保險科技

科技與互聯網保險的關系正如硬幣的兩面。利用得當,科技將為互聯網保險插上騰飛的翅膀,如若相反,則可能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風險,不得不加以警惕。

近期,監管對金融科技連連發聲,也表明了其防風險的態度。據深圳保監局披露,目前該局對6家保險中介機構互聯網業務采取監管措施,對16家網絡互助平臺開展風險排查與整治,目前有7家平臺自行關閉,2家問題平臺按要求整改,對2家處于運營狀態卻失聯的平臺,該局也向消費者做出風險警示。

梁濤明確指出,目前保險業應用金融科技面臨著四大方面的挑戰。

一是潛在的寡頭壟斷風險。贏者通吃的現象在保險科技領域更加突出。從產業鏈來看,部分平臺依托用戶、流量優勢形成的市場地位,在與金融機構合作中處于強勢,搶占了金融服務內容和服務模式的話語權,金融機構淪為牌照提供方,極易造成金融風險脫離監管視野,形成外溢效應。

二是對金融安全的挑戰。由于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互動性,金融科技可能帶來業務、技術和網絡的三重風險疊加,對金融安全和穩定產生更大沖擊。一方面,一些機構借金融科技之名行金融詐騙之實,依托互聯網巨大的傳播效應,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和風險性。另一方面,大型互聯網平臺通過不斷的產業整合和用戶積累,在部分重要領域逐步具備了類似中央交易對手方的地位和功能,成為準金融基礎設施的提供者,這類平臺一旦出現風險事件,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災難性影響。

三是對消費者保護的挑戰。比如,某些在線旅游平臺在銷售自身商品時強制搭售保險產品,在流程安排、技術設置上也沒有對消費者進行充分告知,或者對消費者拒絕搭售服務設置了重重阻礙,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四是對監管能力的挑戰。隨著新技術向保險業的不斷滲透,包括產品設計、定價、銷售、理賠等在內的幾乎所有保險生產環節都在被重塑。現有監管框架基于傳統作業模式,對保險科技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在部分領域還是空白,亟需加快監管政策研究和規則完善。與傳統業態相比,保險科技領域潛在的風險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和傳染性,如何有效利用技術手段及時發現風險、迅速處置風險,需要深入思考。同時,他指出,部分監管者還未完全適應保險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理念和思維的調整還沒有到位,對如何防范風險和規范創新還沒有形成有效的辦法和手段。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