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
上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2018年經濟工作,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并明確這是明年要著力抓好的一項重點工作。會議同時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使宏觀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防范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這意味著,一方面,樓市調控已進入“深水區”,短期調控政策要為長期改革創造窗口期,盡快實現從短期調控向長效機制轉變,讓調控與改革措施共同發力。同時,加快制定服務于新市民的、以租為主和租購并舉的住房新制度,以銳意改革來穩定預期。另一方面,2018年調控和貨幣政策(主要是房貸政策)仍將從緊,但要防止樓市回調、杠桿下壓引發系統性風險擔憂。
目前,住房需求潛力還很大,2.45億外來人群、2500萬大學畢業生等新市民,多數以城中村或城鄉結合部、邊緣化租賃,或者群租、合租等形式居住,建筑消防隱患、租賃秩序差、無服務配套、居住成本高、不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等現象普遍存在。
此外,因城市高房價、高成本,我國還有大量的農業富余人口無法進城,同時還有一大批“留守人群”無法進城與親屬團圓。因此,基于住房新定位,著力推進長效機制建設,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既滿足和釋放以新市民為主的有效需求,又堵住由高收入人群投資主導的無效需求,樓市調控和金融穩定的雙重目標是可以同時實現的。
樓市調控的目標,首先在于祛除投資屬性,這是第一步。
房子成為投資品,這在國際上是一般現象,我國更是如此。過去,我國特有的土地供給制度,加上地方政府隱性擔保,每當樓市遭遇下滑時,地方政府往往以各種手段或明或暗“托市”,從而形成救市慣性,強化了房價“單邊上漲”預期,這種預期甚至固化為“洗腦式”的剛性認知。
更重要的是,過去十幾年我國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城鎮化、工業化,每年進城人口超過2000萬,京滬穗深等熱點城市每年流入人口40萬~70萬,加上沒有房產稅、遺產稅、綜合個稅、資本利得稅等收入調節“利器”,以及自古以來的置業買地傳統,房產投資屬性在我國演繹得淋漓盡致。
單純要祛除投資屬性的話,政策選擇上可以很簡單——徹底退回計劃經濟配給制,或徹底消滅杠桿——但這顯然不行。
一方面,越是需求大的公共品,越強調“投入-產出”平衡、老百姓可支付,否則無法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供應。上世紀80年代城市化高速推進時期,美國、歐洲的房貸首付比例甚至降至10%,也沒見投資需求如我國般火熱。
另一方面,除了房地產以外,地方債務、銀行信貸質量、匯率改革等,都是可能引爆系統性風險的領域,但“一手托幾家”的房地產最關乎全局。回到計劃和消滅杠桿(包括類似美國連續加息),毫無疑問會引爆樓市泡沫,觸發系統性風險。
因此,房地產調控只是工具,終極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我們不像美國,風險在全球分散,可以持續加息刺穿泡沫,讓市場完全“出清”。相比10年前,我國多數城市的商品房價上漲數倍,居民杠桿率從2008年的21%上升至目前的53%,杠桿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8年42%上升到目前的90%。因此,樓市泡沫一旦進入失控或破裂狀態,巨大的外溢性和沖擊力或遠超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破壞力。
當然,在資本管制、匯率有管理浮動、央行握有巨額外匯儲備的情況下,我國有自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但是,從國際金融風險多由樓市觸發的教訓來看,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黨的十九大強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此次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2018年防范風險工作要取得積極成效。這意味著,樓市調控要采取慢火煲湯“散泡沫”的模式,即調控要持續不間斷,但也要精心拿捏,短期調控與長效機制結合,滿足有效需求(新市民)與堵住無效需求結合,這正是當前各級政府都在推進的工作。
房屋之所以具有投資屬性,除了其天然的儲藏價值屬性外,能流通和杠桿效應是兩大動力。近年來,投資需求占比大的城市,住房流轉率就高,如2015年深圳房價翻了近一倍,二手房流轉率(交易二手房/存量二手房)高達8%,同期京滬二手房流轉率僅3%~4%。2016年漲幅最高的上海、2017年上半年漲幅較高的北京,二手房流轉率都上升到了6%左右。
因此,今年調控的重點是企業或個人限售、企業自持(用于租賃),即將住房流動性、換手率在高位鎖定。通過“凍結”中短期交易,增加交易摩擦,如降低二套房杠桿、拉長貸款發放周期、上浮房貸利率、自持且不能“以租代售”、房產稅高懸頭頂等,增加房屋流動的溢價耗損。
同時,房地產源頭的土地市場,一方面將新增地塊向租賃轉移,針對新市民這個有效需求的最大主體、最能體現“居住屬性”的主體,做“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通過新出讓地塊配建保障房、自持或租賃“常態化”來降低溢價率。近期各大城市出讓地塊溢價率普遍在20%左右,甚至底價成交,說明這一改革初見成效。
由此,房價上漲預期及投資溢價空間明顯收窄。在交易時限拉長、交易摩擦增大的情況下,交易價差預期看淡,甚至不足以彌補時間價值的損耗。
今年7月的金融工作會議,吹響金融“去杠桿”的號角,無風險利率趨于上升,未來樓市交易流動溢價耗損更大。時間拉長后,未來基于投資需求的房屋交易,越來越索然無味,這是漸進“去泡沫”的優選路徑。
“去杠桿”是樓市調控的另一重點,但考慮到高位不勝寒的房價及泡沫風險,采取慢火煲湯“散泡沫”模式,即支持首套房低首付,甚至改善型的二套房也給予3~5成的首付支持。此次政治局會議明確,2018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使宏觀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這就意味著,在金融穩定委員會的統一部署下,各金融監管部門的對接會更加有效,資金很難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綜上,由資金、預期、地方政府托底而形成的房價螺旋上升閉環不再自我強化,2018年將呈現“高位平衡、緩慢回落”的走勢。這樣,不管是因房價(絕對水平)未明顯下跌而導致的頑固市場預期(房價還會漲),還是糧草充足的開發商沒有降價動力,都將因調控慢火煲湯“散泡沫”而漸進瓦解和解凍。
這就為長效機制建設、住房制度改革創造了較為穩定的“窗口期”。事實上,長效機制、住房制度改革在2017年已展開,如租購并舉、租售同權、集體土地入市、房產稅明確征收細節等。當然,要讓這些舉措產生切實的效果,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