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7年末,資管行業迎來監管新規,如何實現轉型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成為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新挑戰。
12月1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八屆金鼎獎”在北京正式拉開大幕。本屆論壇在前幾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現狀,將目光聚焦于行業的“服務實體與轉型發展”。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打破剛性兌付是中國金融必須經歷的重大突破。當下在資產管理或者整個金融方面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必須要突破剛性兌付。
資產管理新規征求意見稿有很多條款,涉及很多問題,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門話題。楊再平也集中圍繞剛性兌付展開探討。
剛兌帶來風險隱患不可小視
關于剛性兌付,市場討論了很多,也討論了很長時間,但什么叫剛性兌付?楊再平指出,一行三會加外匯局發布的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的第29條有權威界定:第一就是直接承諾保本、保預期收益。第二,通過滾動發行實現下家的錢來還上家,保證保本或者預期收益。第三,資產管理者自身或者讓別人來代為償付。還有一點,人民銀行或其他的監管機構認定為剛性兌付的。
為什么一定要打破剛性兌付?楊再平認為有以下理由:第一,銀行業剛性兌付的產品,我覺得當時是作為利率非市場化的條件,與存款的差別是它的利息高一些?,F在利率已經市場化了,所以它存在的基礎和前提就不在了。
第二,這種類存款的保本保收益的資產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脫實向虛的。有一些理財產品就是解決銀行規避監管的問題,為什么有一周甚至一天的理財產品呢?因為到了那個時點,它還達不到一定的要求,所以那時的資金就最貴了。有的是為了規避貸款規模。過去不是為實體經濟考慮,而是為金融機構自身規避監管、沖時點、通道等等,這是不合適的。
第三,由于它實際上并沒有跟存款區別開來,因為保本保預期收益,我們叫類存款的產品,所以它在金融資產的多樣化方面就不足,沒有超越存款,在老百姓收入已經增長、財富增長的前提下,對多樣化投資工具或者多樣化資產的需求就會提高。當人們在收入不多的時候,人們的風險偏好比較低,多數都選擇銀行存款;但是當收入到一定程度以后,比如2016年人均收入達到8866美元,屬于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國家。加上我們又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所以我們城鄉居民住戶的儲蓄已經接近70萬億元,據有關的調查統計,我們的高凈值人群去年達到156萬人,今年可能會達到187萬人??赏顿Y的資產,去年是165萬億元,據說今年很可能達到188萬億元。收入層次拉開,關于一類存款的產品,它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它需要多樣化。
還有一個統計數字,我們的高凈值人群境外資產的配置,2011年是19%,2016年是56%,那就說明我們自己的資產滿足不了。這是從需求端來說,滿足不了,如果我們不破剛性,我們只有存款這樣一個產品,它是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儲蓄或者說多層次的收入水平的。
第四,它也滿足不了實體經濟對資金需求的多樣化,它在期限結構、風險方面是多樣性的,有的項目需要時間比較長,風險又比較高。我們知道存款或者類產品的這樣一些資產產品,它的風險是比較小的。有的理財產品,半年以下期限的超過60%,一年以上的寥寥無幾。由于剛性兌付,投資者不愿意或者沒有承擔風險,也就沒有為實體經濟中風險比較高的項目分散調風險,不打破剛性,這樣一種產品結構就滿足不了實體經濟在期限結構、在風險上面的多樣性的需求。
另一個弊端就是應該通過直接融資的產品,使得我們的直接融資發展,但是由于這種剛性兌付,它又使得我們的直接融資裹足不前。雖然叫非存款或者理財產品,但是實際上它是類存款,雖然是表外,實際上它是表內,仍是一個間接融資的產品。這就使得我們的直接融資一直在20%徘徊。像歐美早就是70%了。當然,這跟各個國家的法律結構不一樣有關系,使得直接融資受影響。
最讓我們感到擔心的是,這種剛性兌付時間一長,它的風險隱患,各種各樣的法律糾紛,交易成本等等不可小視。交易成本增加,使得資金成本也增加,我們講融資難融資貴,與這個也有一些關系。因此,我一直認為破剛性勢在必行,是必須的。
破剛兌后金融將迎新天空
破掉剛性兌付以后,可以預期,會展現出另外一片中國金融的天空。首先,它就可以做真正的中間業務,真正的中間業務有一個發展。金融業最早就是做貨幣兌換、貨幣保存,以后有借貸,借貸匯成為它的傳統業務,發展出依托它的優勢、信息等等,推動中間業務發展。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就銀行業來說,中間業務40%,有些銀行50%甚至更高,而這里面主要是財富管理。
我們現在雖然號稱有3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余額,有100多萬億元的資管產品,但是按實質來劃分,把類存款去掉,實際上沒有那么多,我們的中間業務只在20%徘徊。如果我們有一個突破,真正的中間業務可能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個,我國儲蓄日益增長、財富日益增長,老百姓對投資多樣性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滿足,不只是存款再加類存款,可能是超越存款類的產品會有大的發展。
第三個,我們的實體經濟的期限、風險、融資的需求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滿足,它可能期限更長,它可能風險分散到投資者,投資者承擔了風險,同時也享有更高的收益,風險和收益對等,這使得我們有一些風險比較高的項目,一旦成功,它就會對社會帶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財富增長,它也會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在期限上、風險上等等,使得我們的儲蓄到有限投資的轉化更加有效。
其實金融最主要的作用,在經濟社會中間,就是能夠把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儲戶的儲蓄余額近70萬億元,但是我們一直是一個儲蓄大于投資的國家,說明我們的轉化還存在不足。當然,除了轉化,還有配置,還有高凈值人群的轉換等等,使得轉換的效率更高。
這里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的金融機構過去做類存款的剛性兌付,大家比的是預期收益率,那么在未來你靠什么去吸引客戶呢?你要最大限度地發現最有價值的資管產品,并且你還要主動地去創設資管產品。所以在未來,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會有大的轉換,而不是簡單地靠收益率,現在的收益率也并不是實在的,有些信息并不對稱。我們的金融機構就需要在這方面提升。
最后,如果打破剛性兌付,風險分散,又能夠更好地滿足投資方或融資需求方,而且這種滾動發行、資金池、集合運作等等,這樣一些充滿風險的運作慢慢破掉,我國金融業會更加穩健。
我覺得破掉剛性兌付以后的金融天空是可以展望的,但有這么好的前景,我們現在還存在剛性兌付怎么過渡到破掉剛性兌付?這個轉型的過程不會那么容易,會是陣痛。
而銀行表達出來對過渡時期的擔憂,可能我們的監管部門在進一步修訂指導意見中間,還要聽進去,所以要處理好這個過渡期,管理好這個過渡期。
有些金融機構過去就是靠剛性兌付來吸引客戶,現在沒有了,剛性兌付的存量如果不行了,確實會出現資產的拋售,對存量資產甚至對整個金融的穩定有影響。從短期來看,如果處理不好,操之過急,肯定會有影響。
從中期來看,以后資產的增量中間,剛性兌付的產品不允許做了,以后通過發行這樣的資管產品來負債,負債端的增量、資金來源就會受到影響。
最后,從長遠來說,如果從比預期收益轉換到比資產、有價值資產的發行和創設,如果不成功的話,早已靠剛兌了,你還停在原有的水平上,一定會被淘汰。所以一定會有一批金融機構因為核心競爭力的轉換不成功而被淘汰,資金以后會最大限度地向發行或創設資管產品的金融機構集中。這方面的能力又跟預期收益的能力不一樣,它是實實在在的。
金融機構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才能夠使得我們的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經濟活動或者業務把剩余資金轉化為有效投資,這個轉化過程成為金融的正能量。
總之,我認為打破剛性兌付,如果說是重大突破的話,這個突破是必須的,突破以后,我覺得金融業肯定是另一片天空,當然,這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