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第16次上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一口氣帶來了13份議案,議案內容涵蓋到了制造行業發展的種種方面,包括加大基礎材料研究、加強支持智能裝備企業自主創新、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強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
與以往外界人眼里的董明珠一樣,做事風風火火、說話鏗鏘有力。董明珠身上總是鉚著一股勁,她始終踐行自己的那套“斗爭哲學”。曾因質疑政府采購不公而在時任廣東省省委書記面前“拍案而起”最終獲得支持,由于收購銀隆被否而氣急攻心大罵小股東,“all in”銀隆后又被指“血洗”銀隆管理層,董明珠的人設似乎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士。
如今的董明珠,則要當銀隆的白武士,在新能源領域復制格力電器的成功,實現“最好的新能源在我這里”的愿景。“用格力的空調,煮格力的電飯煲,打格力的手機,開銀隆的汽車,這是董明珠描繪的格力的未來。”
董明珠甚至向時代周報記者霸氣回應,為什么自己那么熱衷親身上陣代言產品打廣告?“因為這是給市場的承諾:我做的就是最好的。明星都不一定講話算話,但我董明珠和格力一定講話算話。”
不過,未來到來之前,董明珠還不得不面對內憂外患的現實處境。3年一度的換屆大選即將在5月份到來,此前去職格力集團職務,以及主導銀隆收購案被否,似乎預示著“選情告急”。此外,董明珠賭上全部身家的銀隆,正如早期的格力電器一樣,個中利益盤根錯節,百廢待興,亟待改造。左手格力,右手銀隆,董明珠將何去何從?
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采訪,董明珠坦言:“我在格力28年沒有休過一天假,我本來應該可以去休息了。但是我關心的不是我自己退不退,而是這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哪里?如果我能交班的時候,我相信這個企業一定會能更好地運行下去。如果不能更好地運營下來,我絕對不會交班,就這么簡單。”
64歲的董明珠,還能像以往一樣戰斗下去嗎?
去留仍是未知數
隨著5月份格力電器管理層換屆日子的臨近,氣氛開始變得微妙。董明珠究竟是要留任格力電器董事長,還是會直接走進銀隆開始她的下一段商業征程?
董明珠在格力的28年里,向來以說一不二的鐵腕手段和霸道性格著稱。空調行業看天吃飯,首先要與天斗,市場競爭激烈,要與對手斗,還要不時地與經銷商、渠道商甚至大股東斗。在身經百戰的董明珠眼里,和諧都是斗爭出來的。
但隨著意外去職格力集團職務,以及主導格力收購銀隆案被否,一切都預示著“選情告急”,在董明珠身上,也好像發生了越來越多本不可能的“變數”。就連董明珠自己對于“退位”、接班的口徑也開始變得沒那么絕對。
幾位格力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對于董明珠留任一事不太好說:“格力的管理層里面,技術精專的人很多,懂管理的人也有不少,但是就是沒有董明珠這樣面面俱到的人物。格力沒有一個匹配的接班人角色?,F在董明珠雖有意在培養接班人團隊,但是始終缺乏靈魂人物。”
還有一種說法是:“格力一年納稅150億元,占到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如果空降一個人,變成100億元了那怎么辦?”
面對時代周報記者關于“去留”的提問,董明珠并未直接把話說死。“外界都關心董明珠什么時候退休,我覺得想太多了。我關心的不是我自己退不退,而是這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哪里?”
“我2001年就當了總經理,到今年已經18個年頭了。我記得剛接手總經理的時候,格力營收大概是56個億,到了現在是1000多億元。尤其這五年,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格力電器從2012-2017年三季度末,我們累計實現營收6828億元,是之前21年總和的1.8倍;累計實現凈利潤758億元,是過去21年的3.9倍;累計為國家納稅711多億元,是過去21年的3.2倍。”
強調掌握核心科技
此次兩會上,董明珠的聚焦點仍然是制造業。
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通知指出,到2025年,實現自主知識產權高端裝備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
董明珠在其《關于加強支持智能裝備自主技術創新的建議》中提及,當前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智能裝備制造的發展存在兩種不同路徑:一種是融合外部技術的快速并購路線;另一種是自主研發實現轉型升級的穩健路線。
董明珠強調,雖然兩種路線看起來似乎殊途同歸,但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經驗和教訓證明了,靠金錢買不來核心科技,靠市場也換不來核心技術,智能裝備制造的發展要堅持走自主創造的道路。“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格力目前擁有格力、TOSOT兩大品牌,下轄凌達壓縮機、格力電工、凱邦電機、新元電子、智能裝備、精密模具、再生資源等子公司,有效確保了空調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生產和供應,覆蓋了從上游零部件生產到下游廢棄產品回收的全產業鏈條。
時代周報記者獲悉,凌達生產的壓縮機,全部產能內供格力空調消化還不夠。格力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也應用在自己位于全國各地的生產設備上。格力從空調到智能裝備,無不是自主研發和生產,通過應用智能生產設備,逐步實現生產線無人化。在完成自身制造系統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了一大批完全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
據熟悉格力的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有全球四大機器人家族之稱的日本安川電機近兩年來一直想投奔格力,尋求格力的資金支持。雖然國外巨頭技術精準度更高,相比國內目前的技術水平略勝一籌,但是由于其研發投入巨大,如果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生產和成功開拓市場,會導致機器的單位成本非常高,很難形成良性內體循環和外部競爭。
“不過,董明珠一直死卡這條底線,認為要堅守自主研發這個原則,不能讓技術和資金外流。”上述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董明珠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提升創新水平,格力平均要花5-10年才能培養一名優秀研發人員,研發經費不設上限,按需分配。格力電器2016年財報指出,格力科研投入不設上限,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近年來科研投入年均超過40億元。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到中國來挖人才,那才是中國真正最強大的那一天,所以我一直在想,企業要有吃虧精神,一定要走自主培養人才的道路。”董明珠對時代周報記者如是說。
格力電器2017年中報顯示,格力上半年智能裝備營收為9.6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765.27%,營收占比僅為1.62%。由此可見,智能裝備業務對于格力的經營貢獻目前來講仍然較為弱小。
“格力要做空調界的老大,就一定要不斷有新的技術出現。例如格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就打敗了外資品牌,相比原先的外資品牌,一年能省下四成用電量。數據很驚人,格力也很自豪,但再往深一層看,為什么能把空調做得這么好?是精尖的設備。”
“這種設備在國內沒有,必須向德國買,我們就自己做。我不在乎目前智能設備占比不高,格力的數控機床要么就不出來,出來就要做到最好。所以現在格力的數控機床足以媲美德國設備,用來加工我們越來越高精尖的空調產品。這就是突破。”
“一個企業的發展,一定有一個打地基的過程。打地基你可能看不出什么東西來,但是它花費的經歷要比你蓋成一個大樓還重要。如果大橋倒掉了,房子斜掉了,肯定是因為地基不行。制造業更怕的是地基不牢,所以一定要扎實地打好地基,它總有一天會井噴式發展。”董明珠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格力方式造銀???
“今天企業家不能逐利而行,一定要有一個冒險精神,有一種愛國情懷,去堅持做一件事,我覺得那就是企業家精神。”
董明珠向時代周報記者所言的冒險精神和愛國情懷,其實都與銀隆新能源這家公司分不開。
2016年10月,董明珠籌劃已久的格力收購銀隆方案意外遇阻,兩個月后,董明珠繼續拉上萬達王健林、京東劉強東等明星企業家高調入股銀隆。其中董明珠以個人身份一舉投資10億元,持股7.46%。此后,董明珠在2017年一季度繼續加碼,成為銀隆第二大股東。
不過,在董明珠大張旗鼓投資銀隆并屢屢為其站臺之時,銀隆卻在2018年初開始傳出高管層換血、格力系強勢入駐、拖欠供應商貨款等負面消息。
據熟悉董明珠的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其實董明珠很早之前就知道銀隆所謂的‘亂局’,這個公司在價值觀、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跟格力天然不同的地方。”
“別人投一個項目是拉人投資,董明珠是賭上自己全副身家進入銀隆的,不僅是出資,還是信用背書,也就是沒有退路。她對銀隆的定位是,先把產品做好,別想著快速IPO,這讓不少利益相關者死了‘暴富’這條心。同時,一些銀隆之前簽的合同,只要不合規,不合標準,就是不批,就是拿不到錢。這相當于斷了多少人的財路,所以才一度引起強烈反擊。”
為什么賭上身家“all in ”銀?。坑霉芾砀窳照{的方式管理銀隆是否可行?銀隆又面臨怎樣的改造?
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疑問,董明珠坦言,押寶新能源,是因為新能源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其次,中國的汽車領域,在過去幾十年當中,并不是一個自己能夠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行業,這需要彎道超車,進行突破。最重要的是,解決儲能問題符合每一個家庭未來發展的需要。
在董明珠看來,銀隆的鈦酸鋰電池,使用壽命很長,不需頻繁更換電池;安全性很高,高溫不會起火;還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充電很快。
不過,至少目前而言,銀隆還不夠完美。對于董明珠來說,產品標準和質量是鐵律。如何化解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董明珠向時代周報記者談道:“銀隆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管理粗放,其次,對品質的追求遠遠不夠。我認為汽車行業多多少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對每一個部件的標準,對品質控制的意識,還需要強化。”
對于跨界管理的質疑,董明珠回應稱:“并不是空調企業管汽車企業合適不合適的問題,關鍵在于,要達到以消費者的需求和滿意度為標準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格力正是因為在空調領域里面堅持品質為先,堅持不需要售后服務的理念,才能成就自我。”
董明珠向時代周報記者一再強調,進軍新能源,不是一個企業的事,而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方向和挑戰。“銀隆只是投資。我投資它,也可以投資別人。我愛的是這個產業,而不是某一個企業。我為的不是去賺這個錢,而是想通過我們自己的推動,讓這個行業能像我做空調一樣,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話語權。”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