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姚治宇
“5G太熱了,工信部要求我們謹慎對外。”近日,接近某通信企業高層的李靖(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規劃,我國最早2019年下半年部分城市就能用上5G,2020預計開始規模商用。
5G的來臨,意味著三大運營商在技術上重新回到起跑點,有望重構市場競爭格局,而現狀卻并不如人意。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運營商面臨5G建設資金壓力。興奮與忐忑籠罩著三大運營商,特別是市場份額落下一大截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
“三大運營商面對5G建設態度曖昧,期待新技術的應用,同時擔憂力不從心。怕被競爭對手趕超,同時投資壓力太大,4G成本還沒收回。”一位黑龍江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
4G仍在投入期 成本未收回
目前,我國已經在多個城市進行了5G規模試驗。根據相應規劃,我國有望在2019年實現部分地區5G預商用,2020年實現大規模正式商用。
而實際上,用戶真的快要用上5G了嗎?機構預測,類比4G用戶增長速度,預計2022年5G滲透率將提升至60%。也就是說要到2022年,超過一半的用戶才會用上5G手機。運營商作為通信網絡建設、經營的主體,直接影響用戶何時能用上新一代高速通信技術。
在此之前,三大運營商一直在追求4G網絡在全國范圍內的深度覆蓋。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財報中可以看出,4G網絡優化建設仍然是運營商今年的重點。2018年,移動在4G上面的投入預計在500億量級,去年聯通混改的資金也有很大比例用在了4G網絡上。
以中國移動為例,2013年末中國移動獲得4G TD牌照,2014年起中國移動4G網絡開啟規模建設和商用。財報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7年間,中國移動4G網絡投入分別為806億元、791億元、830億元和657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預測為585億元,五年之間中國移動在4G網絡上的投資超過3600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移動全國4G基站187萬個,覆蓋全國99%的人口。中國聯通、中國電信4G基站總數同期分別為85萬個、117萬個。按此估算,加上其他配套設施費用,三大運營商在4G網絡上的建設至少在8000億規模。
李靖告訴記者,運營商4G建設要進偏遠鄉村,實現普遍服務,而這些地方的投入與產出是無法平衡的,從整體上來看,目前運營商4G的投入還尚未收回。“一方面要盈利,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國家信息基礎建設。運營商盈利空間越來越小。”李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此外,提速降費工作一再推進,也讓三大運營商業績壓力增加不小。去年9月份取消長途、漫游費之后,今年7月份起運營商“流量漫游費”將消失。
5G需精準投資 尋低成本方案
中信建投通信行業分析部門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我國2019年起將正式開啟5G建設,2020年起大規模建設。預計未來5G基站量將是4G的2倍,運營商5G建網主體投資可能將達1.23萬億元,較4G投資增長68%。
5G除了繼續提高網速外,還將滿足人與物、物與物通信需要的低時延、高可靠和高密度的性能,最終開啟“萬物互聯”時代,這些都使得5G建設成本相較于4G時代陡增。
5G建設方式是選擇獨立組網還是非獨立組網?三大運營商都沒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給出明確答復。一位運營商人士對記者表示,業界一般而言都是推薦獨立組網,而這意味著更高的投入。
華為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同國家地區可能需要適用不同的策略,在中國,從非獨立組網逐漸過渡到獨立組網,升級更平滑,更適合國情。
考慮到現網資源兼容,運營商可能會在某些人員密集區域建設5G網絡,其他地方使用4G網絡,以實現4G網絡和5G網絡的互補。被問及是否出于“節約成本”考慮,上述運營商人士直接用了一個“窮”字來描述了運營商面臨的尷尬,“不會全網都做,畢竟要考慮實際應用”。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憑借中國移動目前四千多億的現金流,中國移動單獨建設一張全國性5G網絡是有可能的。
從現在的情況看,中國移動在5G建設方面最為積極,但也面臨5G建設的成本壓力。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在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上表示,5G組網建設難度高、投資大,受商用頻段高、新增站址困難等因素影響,即便使用中頻段,實現網絡連續覆蓋也有很高的難度。成本方面,大規模天線使5G基站成本更高,還需新建或大規模改造核心網和傳輸網,各運營商均需探索低成本解決方案。
中國電信方面也表示,如何充分發揮5G技術優勢、合理利用4G已有投資,在保證業務能力和用戶感知的基礎上實現網絡投資與價值最大化,是全球運營商的重要課題。
“目前業界比較公認的觀點是,5G應該精準投資,不應該全面鋪開。網絡雖然是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但是業務模式、服務也是可以推動信息社會前進的一個動力。”李靖表示。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