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有消息稱,央行決定通過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試點開辦資金結算業務,即接管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
多位金融監管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央行最近小范圍召開的會議,研究通過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試點、開辦資金結算業務征求意見,支付寶、財付通等20多家支付機構參加了相關會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了這份央行支付結算司《關于通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試點開辦資金結算業務的通知》(簡稱“通知”)全文。對此,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央行正在研究討論,很多細節還沒確定,包括試點機構,因此尚未正式發文。”
央行一直積極推進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早在2017年1月,央行印發的《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銀辦發〔2017〕10號)稱,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該賬戶資金暫不計付利息。指定機構即有客戶備付金存管資質的商業銀行。
初步方案浮現
前述央行接管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的通知在網上“曝光”后,即引發業界熱切關注。
通知還稱,試點機構應于2018年5月15日前,向法人所在地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處提交《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開立申請書》,支付結算處審核通過后,協調營業部門為其開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用于辦理相關支付業務的資金結算。開戶當日,試點機構應委托存管銀行將交存專戶內的資金全額轉入新開立的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并于2個工作日內完成交存專戶銷戶。
“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根據試點情況適時調整試點機構范圍,條件成熟后推廣至全部支付機構。”前述通知透露,試點機構應確保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每日日終余額不低于人民銀行核定的交存金額。
“這是草稿,還沒確定。”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但起碼這是一個監管方向性的指引。通知還提到了銀聯和網聯的相關內容。其稱,試點機構通過網聯公司或中國銀聯轉接支付業務的資金結算,應全部通過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完成。試點機構可通過網聯公司或中國銀聯實時查詢其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余額。
根據通知,網聯公司或中國銀聯應根據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后的資金結算模式,建立健全清算規則以及相關風險防范機制,確保銀行和支付機構對接收的支付業務及時入賬,相關業務的資金結算及時足額完成。
網聯公司或中國銀聯應參照《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信息核對校驗機制》,探索建立客戶備付金事前、事中、事后監測和監督機制,切實保障客戶備付金安全。
對此,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從公開的通知判斷,央行認可了銀聯和網聯屬于同一角色,網聯能做的,銀聯也可以做。
監管思路延續
其實,前述通知透露的央行監管方向,并不突然,而是央行對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監管思路的延續。
客戶備付金是支付機構預收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不屬于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近年來,客戶備付金規模快速增長、存放分散,風險事件頻發。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1號)中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客戶備付金賬戶應開立在人民銀行或符合要求的商業銀行。人民銀行或商業銀行不向非銀行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計付利息”。
2017年1月,央行印發通知,明確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要求。支付機構應將部分客戶備付金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
“央行接管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正是落實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的要求。以前這個賬戶還開在商業銀行,難免涉及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的利益交換,有灰色操作空間,現在跟商業銀行完全沒有關系了。”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認為。
“遲早的事,更加規范了。這是關鍵一刀,切斷了支付機構和銀行的利益鏈,引導支付機構回歸業務本源。”華東某城商行網絡金融部高管表示。
“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開立在商業銀行,可以作為談判籌碼,開立在央行,就沒什么可談了。”在北京一家支付機構人士看來,前述央行初步方案與“斷直連”相輔相成,央行把支付機構的信息流和資金流都管起來了,很徹底。
上述北京支付機構人士表示,6月30日,“斷直連”大限將至,今后由銀聯或網聯清算,信息流在銀聯或網聯。央行接管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資金流就在央行。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