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產經 > 正文

“互聯網+教育”為起點公平提供支撐

 日前,李克強總理在寧夏考察“互聯網+教育”發展狀況時表示,“互聯網+教育”是促進起點公平的有效手段,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走進”名校名師課堂,大大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他還要求有關部門加大投入,解決當地網速慢、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后等困難。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讓人民群眾享有公平的基礎教育,就是享有“起點公平”。讓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是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之基本要求,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要求。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面對打贏攻堅戰的重大任務,教育扶貧任重而道遠。改善偏遠貧困地區的教育狀況,破解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難題,是教育精準扶貧的題中之義。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各行各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教育而言同樣如此。進入新時代,教育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愈發凸顯,東中西部的教育發展水平不一,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是不容回避的問題,依靠中西部地區自身力量,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差距。但是,當教育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教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改變便可能迅速發生。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首次提出了“互聯網+教育”:“要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同時強調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推動‘互聯網+教育’新業態發展。”近年來,“互聯網+教育”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互聯網已然成為一支改變教育的重要力量,以慕課、微課程為代表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時空和學校圍墻的界限,使得優質課程資源得以共享,從而推進了高等教育資源的均衡,促進了教育公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慕課大國,上線慕課數量達到5000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突破7000萬人次。超過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

  在基礎教育領域,中西部地區學校的校舍等硬件設施條件大為改善,然而師資等軟件條件成為制約教育均衡和教育質量提高的主要障礙。解決鄉村教師“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幫助農村薄弱學校“開齊課、開足課、開好課”,實現城鄉教育高位均衡發展之目標,“互聯網+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通過信息化技術,搭建在線平臺,打通優質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地區輸出的通道,將優質課程資源帶到偏遠地區孩子的面前,不僅可以解決偏遠地區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等問題,確保課程開足開齊開好,還可以引導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通過“互聯網+教育”,先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在傳播、落地、生根。比如,引入“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可以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變革,由此帶來教學生態和學習生態的轉變。同時,學生利用“互聯網+教育”平臺學習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的學習過程,潛移默化之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教育”,要求繼續改善中西部地區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覆蓋全國、互聯互通、協同共享。同時,重硬件建設輕資源服務、數字教育資源共享程度低、服務機制不健全、對教育教學支持不到位等問題仍普遍。基礎設施完善之后,解決軟件短板,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顯得更為緊迫,這對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水平和創新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必須順應這種變革與挑戰,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崗與脫崗相結合等方式對農村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升農村教師的信息素養。

  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最偉大的工具”,我們應當充分體認這一點,大力發展“互聯網+教育”,為教育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縮小區域差距、校際差距,讓優質教育資源、先進教育理念打破時空限制,在最偏遠的角落也能落地、生根,為每個孩子的發展鋪就厚重的基石,為社會公平提供堅實的起點支撐。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2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