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產經 > 正文

辛苦工作14年,你卻讓AI機器人取代了我

科學界相對一致的看法是,到2040-2050年,將出現達到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屆時AI機器人將擁有和人類一樣的工作能力。激進者認為,這一天會在2030年到來;即便是保守者,也認為到2070年人工智能就會達到人類水平。我們可能都將被AI機器人取代,這不是針對誰,只是時代變了。

文/黃淵普

喬·霍金斯(Joe Hawkins)是一個本分的英國人,他有三個小孩,最大的小孩已經上大學,他們過著普通中產階級的生活:有車有房,每月償還房貸。喬·霍金斯在一家物流倉儲公司工作,擔任區域物流中心經理,算得上公司中層。他每天的工作相對清閑,喝著咖啡、監督員工工作,同時協調處理一些相對復雜的事情。

一天,他的直屬上司蓋文(Gavin)從總部下來,告訴喬·霍金斯,公司決定進一步推進運營的標準化,其中一項舉措是,考慮到最佳經濟效益,公司決定區域經理的職位統一由AI機器人擔任。這個變化,將先從喬·霍金斯所在的西南區開始落地實施。

喬·霍金斯覺得不可思議和很搞笑,他跟上司解釋說他的工作關注和重視人際關系,需要展示溫度(如記住工作伙伴和客戶的生日)、協調處理一些微妙的關系。這種工作,并不是冷冰冰的AI機器人能做的。在一旁聽的AI機器人莫里斯(Maurice)趕緊搶先回答了一些喬·霍金斯認為它沒法處理的問題,回應了喬·霍金斯的質疑。

無言以對的喬·霍金斯對上司蓋文說:幾年前,當時我決定離職,是你挽留我,說我的工作崗位很安全,是鐵飯碗;如今,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了14年,現在你卻讓一個AI機器人來取代我的工作;你有沒有想過,公司最高層也會把你的工作取代掉。

蓋文無奈地回答:這不是針對誰,只是時代變了。

上面的故事,來源于美國和英國合作拍攝的科幻電視劇《真實的人類》(Humans)。雖然說是科幻片,但故事情節看起來卻相當真實。

在不遠的將來,AI機器人已經在各行業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街上打掃衛生的、家里干家務的大多數是AI機器人;公司里面的助理、秘書類工作,出租車司機、商場服務員、醫護人員、餐廳服務員、銀行柜臺員,很多勞累的工作崗位都已經被AI機器人廣泛取代。和人類相比,這些AI機器人任勞任怨,只要電量充足,就能一直工作。

(電視劇《真實的人類》中從事清掃工作的AI機器人)

這僅僅是科幻片里面的場景?錯了,這非常真實,并且很快會發生。

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兩名教授做了一項研究,主題是“未來哪些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后來的研究者根據這個研究,把各個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的概率定量算了出來。被取代的概率較高的包括:電話推銷員99.0%;打字員98.5%;會計97.6%;保險業務員97.0%;銀行職員96.8%;接線員96.5%;前臺95.6%;客服91.0%;保安89.3%。

實際上,這些工作崗位確實在迅速被取代。至于,是需要10年還是20年時間,業內有不同的意見。

億歐網此前發布了一篇題為《在被AI取代前,我的朋友主動選擇了逃離》的文章,里面提到類似打字員和導游的崗位,前者(打字員)在20年前算是不錯的工作,但現在已經差不多銷聲匿跡;后者(導游)在20年前是個高收入的工作,現在各種實時翻譯機出現,老外來中國旅行已經可以不需要請導游了。

2018年年初,有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河北省唐山市撤銷了周邊所有路橋收費站,一些長期在收費站工作的職工被迫下崗;相關負責人鼓勵大家重新就業,一名女職工說“我今年36了,現在啥也不會,我也學不了什么東西了”。

網民一般都同情弱者,但因為“我36了,啥也不會”這句話,這名女職工在網絡上收到了很多冷嘲熱諷。但她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只要我們忘掉她是一名收費站的收費員(這個崗位確實有些不討人喜歡):她原先以為的鐵飯碗被打破了,她也沒有其它技能,之后的生活會非常艱難。

我們都能想得到,收費站收費員的崗位被完全取代是遲早的事情,因為排隊繳費的體驗確實不好。如果要經常過某個收費站,肯定愿意辦ETC自動繳費,而不是每次浪費時間排隊。在這里,一個技術上比較簡單的ETC就能讓千千萬萬的收費站收費員的工作失去價值。

更為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呢?能讓多少崗位的從業人員失去價值?

2017年10月的《紐約客》雜志,其封面引發了廣泛討論:在大街上,AI機器人、機器狗大步行走,路邊有一個胡子拉碴的流浪漢(人類)帶著他的狗在路邊乞討。有機器人放慢腳步,往流浪漢的杯子里面扔了些零錢……

顯然,《紐約客》雜志有點危言聳聽了。AI機器人要完全取代人類,成為統治人類的新物種,在可預見的將來,確實不太現實。樂觀者會說,以往的歷次科技革命,在淘汰了舊崗位的同時,也創造了很多新崗位;人類整體沒有因此過得更差,而是過得更好了。

這一次的人工智能革命,會不會不一樣?沒有人能給出100%確定的答案。

我們能看到的新聞是:美國的科技巨頭亞馬遜的倉儲中心,基本上已經完全自動化,物流機器人取代了大多數原先需要藍領的工作崗位;18年前的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現金股票交易柜臺雇傭了600名交易員,如今崗位配置被全部取消了。

(亞馬遜倉儲中心的物流機器人)

中國也掀起了“無人革命”,打著“無人”概念的創業項目大量興起。雖然大多數是噱頭,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開便利店,現在嫁接機器視覺技術和自動化供應鏈系統,可以大幅降低對人的依賴,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更快的發展速度。相對應的是,大量便利店工作人員,將面臨再擇業的陣痛。

國內一些科技巨頭的負責人,大多對外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人工智能將取代人力,未來將減少人員招聘。只是,被輿論指責了一番后,大家紛紛假裝不會降低招聘人數。從市場和追求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些巨頭公司發力人工智能是必然的。只是,假裝人工智能不會取代大量工作,他們自己很清楚,普通群眾未必清楚;溫水煮青蛙,這對普通群眾來說,恰恰是最危險的。

舊的工作在被迅速取代,但新的崗位沒有迅速地以同量級出現;在這一層面,這一次人工智能革命,不像以往那么樂觀。

科學界相對一致的看法是,到2040-2050年,將出現達到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說,屆時AI機器人將和人類一樣,能在各行各業和人類有一樣的工作能力。激進者認為,這一天會在2030年就到來;即便是不看好的人,認為到2070年人工智能肯定已經到達人類水平。而一旦到達人類水平,AI機器人會自我學習,將迅速超過人類。

這意味著什么?以80歲的壽命為標準,看到這篇文章的絕大多數讀者在有生之年將看到AI機器人達到人類水平。

大多數人此生會用到AI機器人提供的各方面的服務,比如我們老的時候,陪伴我們的很可能是一個AI機器人,就如同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克》里面的一樣。當我們懷念逝去的親人時,我們可以把他在網絡上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讓機器學習后,復制一個我們的“親人”來陪伴我們,如英劇《黑鏡》第二季里面的《馬上回來》。

這兩個例子,其實離我們不遙遠。

(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克》劇照)

(英劇《黑鏡》第二季《馬上回來》;右邊為AI機器人男友)

當然,這也很可能同時意味著:2018年6月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他們現在意氣風發,代表著未來;但如果他們還按照上一代的方式方法接受教育,等他們50歲時,很可能會面臨一次無奈的失業。一個好的跡象是,國內越來越多的大學,都開始關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成為大學的專業,成為專門的學院,這個會越來越普遍。

(2018年5月,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同時揭牌“人工智能學院”)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對人工智能將要帶來的巨變關注不夠。

計算機科學家斯圖爾特·羅素(Stuart Russell)曾用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試圖說服大眾提升對人工智能的緊迫感。假設外星人向地球發了一段話:地球人,我們將在50年后到達地球,請你們做好準備。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全人類都會很有緊迫感,去積極應對。就如科幻小說《三體》里面所描述的,三體人向地球進發,倒逼地球人快速發展科技。

但是,同樣是50年后,AI機器人大概率會遠遠超過人類時,普通大眾的反應卻很冷淡,仿佛跟自己無關一樣。其邏輯是:AI機器人是由人類所創造,會聽人類的話。但是,AI機器人的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就大概率會失控。AI機器人即便不針對人類,只要它們開始按照自己的使命行動時,人類就有可能被動成為受害者;就如同人類不針對小動物,但我們一旦要造房子,就很少能顧及到小動物們的生死了。

也許遙遠的未來,我們終將被AI機器人所取代;但是,我們依然有足夠的理由去期待美好,只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其實,跟不上時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心里準備、茫然無助。而一旦認知到了這個世界的變化,我們就能更好地去把握未來。

6月13-15日,上海長寧,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全球人工智能資深專家和從業者,邀你一起先人一步,提早預見未來。

本文為商業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有疑問請來函與本網聯系:banquan@cbnet.com.cn。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