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隆重開工”的橫幅掛在新飛的大門口
對許多人來說,河南新鄉帶給國人的記憶,一個是全國風靡一時的紅燜羊肉,另一個是曾在央視廣告時段天天“飛”的新飛冰箱。
上世紀90年代,紅燜羊肉征服了全國人民味蕾的同時,一句“新飛廣告做的好,不如新飛冰箱好”,也讓這家河南新鄉企業的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
如今的新飛冰箱,只掙扎在人們的記憶中。從2012年開始,誰也想不到,它接下來演繹的是一個盛極而衰的故事。
6月28日,河南新飛電器、家電、制冷器具公司100%的股權落錘成交,成交價4.55億。而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筑,也將于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深一度記者獲知,此次的神秘買家為央企華僑城旗下的康佳集團。
讓人唏噓的是,原本國資企業的新飛電器,在“外資嫁接”戰略失敗后,又回到了央企的陣營。而此時的新飛冰箱,在市場上已難覓蹤跡。
當地新飛專賣電器店早已關門轉租
10年輝煌與一朝隕落
新飛的衰落從2012年已經開始。
這一年,新飛電器的標志也從老鷹變成了一只色彩斑斕的小鳥。
當年5月份,新飛電器出現大規模停產,涉及新鄉三個生產基地的大部分生產線,其中產能200萬臺的新飛冰箱一部工廠關閉,與生產二部合并。
對于這次大規模停產的原因,至今各方說法不一。一說產品滯銷庫存積壓嚴重,一說員工多年工資不漲。要求漲薪。而知情人稱,更可能的是兩個原因都有。
一位老員工私下告訴深一度記者,改換LOGO其實有著深層原因。當時新飛電器的新加坡控股方與新飛集團在品牌使用權上出現了矛盾,“兩家都在生產新飛品牌產品,消費者根本分不出哪個新飛,是哪家生產的。”
據稱在政府的調解下,后來新加坡豐隆旗下的新飛電器擁有冰箱、洗衣機的“新飛”品牌使用權,而新飛集團則擁有小家電產品的“新飛”品牌使用權。為了在市場上對“兩個新飛”作了進一步區隔,索性在2012年推出了全新的標志,英文標示FRESTECH也被改成了FRESTEC,后者少了一個H。
2012年的這次停產,北青深一度記者曾在現場采訪。上班時間的廠房內,人員冷冷清清,生產線蒙著灰塵。而在廠門口,卻聚集起了數十人的“交易市場”,他們身旁擺著十來臺沒拆包裝箱的新飛冰箱,其中夾雜著身穿新飛工作服的員工,有人掏出現金點錢,有人將冰箱裝車運走。
“這些是廠里的次品,價格低,不過可不好買,得認識廠里管事的人才行。”沒有買到便宜貨的人告訴記者。
新飛的前身是一家軍工工廠——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創始人劉炳銀1983年接任這家小廠廠長時,企業已累積虧損70多萬元。上任后的劉炳銀將工廠的解困之路,瞄準了受大城市歡迎的電冰箱。
1986年,劉炳銀將一條意大利飛利浦電冰箱生產線引進,開始生產“新鄉飛利浦”冰箱,新飛品牌從此誕生。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家庭步入電冰箱普及期,幸運的新飛趕上了這段發展的黃金期。到1988年時,新飛冰箱銷售收入、利稅、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創利稅四項指標均居新鄉市首位。
1986年至1996年是新飛最輝煌的十年。說起那時新飛冰箱有多賺錢,在新飛20多年的老員工孫師傅告訴記者,“一臺冰箱就能賺好幾百元。”他回憶,當時新飛職工有一項福利,發冰箱票,憑票不用錢就能得一臺新飛冰箱。
1996年前后,新飛到了最輝煌時期。那一年,新飛開始實行工資改革,大部分工人的工資都漲到了1000至1400元。而當時新鄉市平均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
不斷減少的市場份額
外資嫁接戰略的轉折點
和許多新飛人一樣,孫師傅到現也不明白,自己所在的企業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1994年,為了借鑒沿海地區的成功經驗,河南制定了“引進外資嫁接和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戰略,新飛冰箱首當其沖成為試點。在政府撮合下,新加坡豐隆集團入股新飛。
據知情人透露,當時新飛創始人劉炳銀非常反對這項重組,但最終新飛還是出讓股權成為了合資公司。代表新鄉市政府的大股東新飛集團控股49%,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投資發展商豐隆集團持股45%,剩余6%的股份由河南省駐新加坡辦事處創辦的新加坡豫新電器持有。
合資之初,很多職工覺得自豪,因為新飛從此又多了“合資公司”的光環。客觀而言,合資給新飛電器也帶來了新契機。當年,新飛就投產了全新的無氟冰箱生產線,產量也從36萬臺一躍至100萬臺。到1996年,新飛已與海爾、容聲、美菱并稱中國冰箱行業的“四朵金花”。
但表面的榮耀下面,問題和危機也在逐漸集聚。
創始人劉炳銀雖然還掌握著新飛電器的經營權,但勢均力敵的股權結構,讓他在運營策略上越發掣肘。據媒體報道,劉炳銀曾表示,有兩次他認為難得的發展機遇,都因為董事會的反對而作罷。
更大的變局出現在2000年。這一年,豐隆集團又收購了持股6%的新加坡豫新電器,成為控股股東。而在新加坡方面控股新飛電器一年之后,劉炳銀因胃癌在廣州病逝。
基于國有資本在一般競爭性行業有進有退的原則,從2004年開始,新鄉市有關方面開始著手新飛集團的改制,其目標之一就是將新飛電器的國有股權出手,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
當時的計劃是49%的新飛電器股權全面退出,不過最終在2005年的轉讓過程中,新飛集團僅將39%的國有股權轉讓給了豐隆集團,后者出資5.1億元。至此,曾占據中國冰箱行業第二位的新飛電器被外資絕對控制,豐隆集團持股90%,原新飛電器中的中方高管失去了經營決策權。
一年之后,一直被視為劉炳銀接班人的新飛電器總經理李根被換掉,新加坡方面的張冬貴接管新飛電器。之后豐隆集團連續空降400多名高管,新飛電器中高層被大換血。
“外資嫁接”戰略成了衰落的起點
“撐不住了”的新飛電器
2009年,新飛電器新加坡控股方的代表、時任新飛電器董事長的馬來西亞人張冬貴表示,“多年后中國冰箱行業將重新洗牌,只有擁有高品質產品和優質品牌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上立足。”
9年過去,張冬貴一語成讖,只不過被市場“洗”掉的是新飛自己。
2006年被換掉的新飛電器總經理的李根,是劉炳銀在新鄉無線設備廠的老同事,1991年出任新飛電器的第一副總經理,2000年上任總經理
2012年10月,新飛電器冰箱一部、冰箱二部、展示柜制造部、冷柜制造部近萬人員工停工,要求上調薪酬,并更換部分來自股東方新加坡豐隆亞洲的高層。
一周之后,在新鄉市政府的調解下,勞資雙方達成協議,罷工結束,李根重新回到新飛電器總經理的職務上。但在新加坡方面控股90%的局面下,李根回天無力。
李根在分析新飛面臨的窘境時,曾稱新飛“寂寞”。他認為新飛問題的根本,在于缺乏產業集群,沒有形成產業聚集效應。他曾希望政府能對家電行業支持引導,完善河南家電產業鏈,像廣東中山、安徽合肥、山東青島那樣打造中原家電產業基地,“否則新飛將失去更多的市場。”不過直到被拍賣,新飛在河南仍然是孤獨的家電制造商。
與同行相比,新飛在最輝煌時失去了最佳的擴張機會。彼時,顧雛軍的格林柯爾通過收購科龍、美菱,迅速擴充產能,海信、美的也都在大舉進入冰箱行業。想要通過踞守中原輻射全國的新飛電器,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被對手瓜分。
新飛發展掉隊的關鍵期,也正是外資的控股期。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新加坡控股方拿中國市場跟自己國家比,看到一點點,就覺得大的不得了了。他們提出只重國內市場,出口市場只保留了朝鮮等少數國家。這種策略在短期內也確實讓新飛嘗到了甜頭,但隨著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補貼等刺激政策陸續退出后,新飛最先“撐不住了”。
6月23日,住在新飛電器總部對面二機床宿舍的于大媽,還不知道新飛電器即將被拍賣的消息。在宏力大道,是曾經的電器一條街。新飛大門正對面就有四家電器商店,靠西的兩家一家是格力、一家是美的,靠東的一家是進口的大金空調,另一家是美菱冰箱。
“新飛冰箱,現在一家都不賣了。”于大媽對深一度記者說。
新飛電器大事記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