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稚,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清華大學城市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城鄉規劃理事會副監事長,1985年以來參與并主持大量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和前沿創新型項目,形成一套專門處理綜合性、政策性極強的跨行業領域規劃設計和研究方法。
尹稚院長參加“2022城市與建筑‘雙化融合’高峰論壇”,并進行《對雙化融合的思考——從國土空間到城鄉融合》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全部內容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來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綠色化跟數字化相互融合,來推進中國的城鄉建設和整體的城鄉發展。今天跟大家探討的題目是對雙化融合的思考,從國土空間到城鄉融合,因為大家都知道我是做城市規劃出身的,這些年主要轉向智庫建設和智庫發展,探討新型城鎮化跟城鄉整體發展之間的關系。下面我從幾個角度來談雙化融合的問題。
一、依靠雙化融合踐行兩山理論
第一個視角就是依靠雙化融合來踐行我們在生態文明時代的兩山理論。習總書記談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實我們面對的實際問題是如何把“綠水青山”真的變成“金山銀山”,或者說在保住“綠水青山”的前提下,如何建設更多的“金山銀山”?
從這個視角來看,其實兩山理論本質上是對安全與發展之間均衡關系的一個戰略指導思想。“綠水青山”本身代表著一系列的安全概念,其中最核心的是生態安全和農業安全。這幾年來,我們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超高速發展以后,無論從中央政策制定,還是從大眾的心理感受,普遍擔心的也正是這兩個安全問題:一方面是生態安全如何可以得到永久的保障,另一方面是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它的糧食安全未來的前景如何?這些安全與我們是否能夠留得住“綠水青山”,留得住適合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簡單地守住“綠水青山”,并不能解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還需要有更多的“金山銀山”,這就涉及到城鄉發展和產業發展如何能夠進一步提升質量、能夠上一個臺階。那么從這樣的視角來看,大家會看到這么多年來,我們在國土規劃層面和國土空間發展層面主要聚焦在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和主體功能區的劃定層面,這正是兩山理論在國土空間尺度上的一種實踐。
主體功能區規劃之間的協同關系,表現為安全與發展之間的均衡。城市建成區、農業生產區和生態保育區之間如何建立起聯系、如何建立起對接既是達成綠色化發展目標的一個必然要求,同時也有賴于數字化的支撐。
正是通過這樣的兩化支撐和目標引領,我們才能夠平衡發展與安全之間的關系,既實現城鄉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同時實現生態和農業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正是基于此,我們才有可能通過兩化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區、農業生產區和生態保育區銜接起來,實現有效的利益連接和利益對接。
舉個例子,來看看以最宏觀的數字化分析如何支撐國家的宏觀決策,應當說在這一版的國土空間,在全國尺度的方案研究當中,其實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數字化利用。通過大量的社會經濟數據的采集和自然環境的數據的采集,形成了若干能夠聯系起農業生產區、城市建設區和生態保育區彼此關系的數理模型。通過對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水資源利用等等不同的管控差異為主線,來設定不同的情景。通過這種模擬反映出生態保育區、農業生產區和城市建設區之間具備比較強的耦合相關性,不同的主體功能區之間其實是存在著密切聯系的。
那么這套模擬最終證明了什么?它證明即使我們國家在嚴格約束生態和水資源的條件下,在保障中國人能夠把糧食安全牢牢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上的情況下,我們全國城鎮能夠達到的建設規模和人口結構的分布狀態,是足以應對我們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在這樣一個數字化為綠色化提供精準施策支撐的大背景下,在承載力的約束下,人、空間與生產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國土空間的未來究竟是多贏還是零和博弈?是均衡化還是極化?這其實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單純的從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和以二三產業為發展主要動力所形成的GDP來看,很多人認為人口一定會極化,但是如果加入了生態保育功能、生態利用功能、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那么人口就會走向均衡化。對于大家普遍關注的東北地區的人口減少問題,顯然如果我們只是把焦點聚焦在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或者說簡單地用GDP的增長來衡量這個問題的話,也許會得出進一步人口減少的結論。但是,東北地區是中國的重要生態保育屏障,對整體國家的生態安全價值非常之重要;同時東北地區也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主產區,對于黑土地的有效利用,在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當中,以及保障糧食安全性進程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當超越簡單的以第二和第三產業為支撐的GDP來論英雄的時候,這個地區的人口其實在未來還具備顯著增長的可能性,不會是一個持續下降的態勢。通過不同的情景分析,你會看到人、空間,以及把生態產品提供和農業產品提供納入到一個完整的生產環節的時候,會有全然不一樣的預測結論,通過這種綜合的承載力條件的判斷和約束前提的判斷,可以為我們國家更為均衡的綠色化發展提供施策保障。
顯然,在這樣一個分析背景下,未來可能就不再是一種零和博弈,而是一種多贏的狀態,不是一種我們想象當中的進一步極化過程,而是逐漸會走向一個人口和經濟動力分布更為均衡的發展過程。從這個視角來看,數字化與綠色化的雙化融合,也是區域協同和主體功能協同發展、建立聯系,促進需求創新和生態產品供應,最終走向多贏和均衡化未來的一個關鍵手段。數字化給我們提供了進一步充分利用各領域數據,通過海量數據的綜合應用優化來提升生產過程的效率,提高效能,降低排放,數字化為綠色發展中的各種連通性、高效性以及施策的精準性提供進一步全鏈條的支持。
而綠色化是通過真實的物理世界的聯通加上虛擬世界的聯通,結合生產的高效性,和施策的精準性來達成目標。我們這三大主要功能分區,有些個是需求和創新的源頭,而有些是生態產品供應的源頭。在這樣一個雙化驅動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實現過程和手段的進一步聯系和對接,走向一個多贏的和均衡的未來。
二、依靠雙化融合推進城市和產業的雙碳戰略實施
那么第二個議題來聊一聊城市與產業資源整合當中的雙化融合。依靠雙化融合,如何來推進城市和產業的雙碳戰略實施?應當講數字化是城市化中工業、交通、建筑等主要的排放部門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它是通過對資源整合、流通整合以及城市能夠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保障系統的重組。在此過程中,雙碳是目標,是綠色化的核心,而數字化是強有力的支撐。
舉幾個例子,比如講這些年我們做的產業圖譜研究,這是對我們國家產業經濟運行評價和雙碳戰略部署雙向重要的依據。它不僅僅深入分析了產業鏈之間的關系和產業集群之間的關系。而且進一步分析了什么樣的組織結構和組織形態,更有利于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
而它的整個工作基礎是一個數字化的產業圖譜數據庫和背后的一系列的以數理模型為支撐的決策分析系統的支持。那么深入到中微觀尺度來講,這套圖譜不僅僅可以對全國的產業發展和低碳戰略提供指導作用,同時對地市一級的產業如何實現綠色化的轉型,如何通過數字化來實現過程上的監控和過程化的干預,案例是一個針對榆林市畝均效益綜合評價的大數據平臺。企業如何去匹配資金、匹配土地資源、匹配適應的技術,并通過數字化來引導城市資源,向特定的產業部門實現高效的實際運行狀態,根據碳排放來重新調整公交和綠色出行的補貼政策。現在的這套補貼模型是用來補車輛補線路的,能不能夠將來轉向補行為?這需要數字化技術的深度介入,以及數字化分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才能夠使得這個領域的低碳化不僅僅有關于設施、線路,有關于設備的水平和設備的碳排放,而真正跟每一個市民的具體行為有關,只有讓每一個人的具體行為跟他的收益有直接關系的時候,低碳戰略才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三、依靠雙化融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第三個議題是雙化融合視角下城鄉融合的含義和目的。這些年來大量的貧困縣之所以能夠脫貧,邊遠山區的鄉村振興之所以能有比較大的進展,離不開以互聯網和物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化系統的建設。雙化融合視角下的城鄉融合發展,深化了“融合”的本質含義,這個含義聚焦于城鄉關系中的信息交流、能量交流和物質交流。很顯然信息交流是實現后兩個交流的基本源頭,最終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綠色化、數字化的觸媒作用,來達成城鄉的統一市場。
如果沒有城鄉之間的信息交換,我們所有的邊遠縣城和邊遠鄉村,就是一個個的信息孤島。它們可能有非常好的、有獨特價值的生態產品和農業產品,但是如果沒有信息的交換,城鄉之間的基本物流系統的建立,也就失去了這些產品的價值和含義。正是由于信息交換帶來了真實的能量交換和物質交換的可能性,最終這種交換也使得我們的城市生活更加低碳、更加綠色,使得城鄉之間能夠建立起更為互補的利益關系,使得農村能夠從城市的消費和城市的發展當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當然我們終極的理想就是一個統一大市場的建成。城鄉融合發展的底層邏輯,其實是通過“流空間”和“流通道”的建立來實現要素流動,促進原本被隔離的城鄉一體化的二元結構向統一的一元結構實現轉化,達到城鄉之間人口、空間、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等多維度的等值化。那么“流空間”和“流通道”的建立,更多依賴數字化的進程,最終我們要實現人口融合、空間融合、社會融合和環境融合。
在這樣一個融合的過程當中,綠色化始終是它的整體目標,而數字化是他最為可靠的支撐手段,而城鄉之間的“流空間”實際上是實體的人流、物流、能源流的剛性設施空間的建設和數字化調控所實現的虛擬空間建設的高度結合,而“流通道”其實也覆蓋了我們真實的物理世界和虛擬化的網絡化世界進程,數字化引領綠色化,綠色化反過頭來又帶動數字化,雙化協同發展。在城鄉融合的大背景下,數字化通過揭示發展中時空關系、資源關系、能源關系當中的普遍現象,為綠色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是創新“新奇性”的觸媒。綠色化作為一個目標,也反過來催生了大量的應用情景,倒逼跨界的技術整合。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數字化為綠色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綠色化的目標底線要求,也不斷地產生動態化、始終向前看的應用前景,不斷地通過情景迭代來倒逼技術整合方案的迭代,這是一個持續的正向循環過程。而這樣一個循環過程會深刻地改變中國的城鄉融合、未來的城鄉一體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徑和場景。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時需注明出處:全時財經 - http://www.clothingreviews.net/chanjing/20220805/74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