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世紀以前,兩家國際銀行的倒閉,引發了監管機構對銀行監管問題的審視,次年巴塞爾協議(Basel Agreement)問世。二十多年后,美國“安然”“世通”爆發一系列經濟丑聞,此后美國頒布極為嚴厲的塞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兩部標志性文件,由此拉開了現代金融公司監管模式的序幕。
作為一家從金融公司孵化出來的科技企業,平安科技在企業內控治理上難以抹除的是金融企業監管模式的印記。這對企業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此,平安科技法律合規部高級律師田甜給了答案。
沿用金融行業最高標準內控體系
“企業內控及風險管理的概念源于傳統金融行業,從巴塞爾協議、塞班斯法案,到國內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合規管理監管規定,金融公司的合規管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淀,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嚴格的管理標準和監管要求。平安科技作為平安孵化的科技企業,承接了平安集團“法規+1”的合規管理理念。即確保在遵守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監管規定的基礎上,再加一道集團層面的管控,實現信息安全、合規操作、品牌聲譽等風險控制。”
在此模式下,平安科技建立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公司業務的梳理、風險指標的制定等等。針對企業尤為重視的數據安全問題,平安科技采用金融行業最高標準的信息安全保護措施和管理手段,將制度化手段應用到員工日常工作中,比如不同職級嚴格的數據權限管控、高標準的存儲環境,以及技術手段對員工網絡操作的記錄和跟蹤等。
此外,平安科技內部還會不定期舉辦法律講堂,以及開設企業內控合規課程,以輔助員工不斷加強企業內控意識以及自律性,通過一系列常規化的內控措施,最終形成基于企業文化共識的內控制度。
企業內部二次“創業”
然而作為創新性的科技企業,完全照搬傳統金融企業的合規管理模式,并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術趨勢和業務要求。
在漫長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平安逐漸培育出了講究執行力的企業文化,然而隨著平安逐漸深入科技領域,單講“執行力”已經不夠了,科技創新需要一種自下而上的團隊創造力。作為平安集團的高科技內核,為此,平安科技開啟了一番艱苦卓絕的“創業”過程。“我們深入學習國際通用的風險管理標準、監管要求,了解行業最佳實踐經驗,并結合公司集團IT、創新孵化職能,搭建了適應科技公司發展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田甜不無感慨地說道。
但實施是一個上下聯動的過程,需要企業各層級人員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成了最大阻礙。為此,平安科技設立了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風險管理工作的最高領導機構,并通過內部交流、培訓研討等形式,引導各部門及員工將風險管理意識運用到日常工作中,輔以績效考核機制,對員工風險控制行為進行評估。
如果說近年來平安科技在前沿技術的研發應用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在企業內控治理方面平安科技的成績也毫不遜色。
企業風險管理逐漸從“一個過程”提升為“一種文化、能力和實踐”,并逐漸上升到公司價值與戰略層面。在這種發展趨勢下,企業風險管理的議題已經上升為如何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創造最大價值。
2018年,平安科技迎來了收獲。在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下,平安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累積達到6000+項,其中,平安科技占比75%。2017年平安的專利累計申請數,較年初增長262.0%,涵蓋人工智能、智能認知、區塊鏈、云等多個技術領域。平安的高速度,著實讓外界“吃了一驚”。但田甜知道,作為金融航母的組成部分,卓有成效的企業內控在發揮積極的作用。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不僅給平安帶來創新發展的機遇,也將成為風險管理工作革新的驅動器。”現在看來,企業內控無形、無狀,卻至關重要。
關于平安科技
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致力于運用人工智能、智能認知、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科技,為人們打造全新云生活。對內,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團的高科技內核和科技企業孵化器,負責開發并運營集團的關鍵平臺和服務。對外,平安科技以智慧科技為手段、以智造未來為藍圖,聚焦于醫療、金融、智慧城市三大領域,將國際權威認證的技術能力應用到實際業務場景中,打造生態閉環,積極踐行科技改變生活的企業理念。
超過4000名專業IT技術人員和管理專家組成的高級研發團隊,為平臺的運營穩定和可靠,提供了專家級的技術保障。目前所建立的云生態圈已經承載過4億的互聯網用戶,并拓展至海外市場,包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時需注明出處:全時財經 - http://www.clothingreviews.net/commercial/20180706/40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