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商業 > 正文

榮程集團副總裁張君婷出席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論壇并做主題演講

  8月27日上午,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論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開幕。與會代表圍繞“慈善中華”、“慈善接力傳承”、“NGO與生態保護”等議題分享慈善經驗,共話未來發展。本屆論壇由中國慈善聯合會、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澳門基金會聯合主辦,老牛基金會為支持單位。30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慈善組織代表、企業家、專家學者參加。

QQ截圖20180829081637.png

  論壇演講嘉賓陣容強大,包括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陽光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楊瀾,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盧德之,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子寧,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傳化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涂猛,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北京三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梁在中,老牛兄妹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牛犇等。

  論壇發布了《中國慈善創新報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創新分析》,第一次系統地以報告的方式對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創新的發展歷程和實踐案例進行梳理與呈現。

  天津榮程集團副總裁兼執行董事、榮程普濟基金會理事張君婷,代表新一代青年企業家,登上本次慈善論壇的講臺,發表了主題為《新一代新使命,慈善接力薪火傳承》的精彩演講。

  作為新生代資本的擁有者和運營者,她精神飽滿、活力四射,言語犀利,妙句連珠,突顯了新生代企業家的氣質,彰顯了年輕人的意氣風采,演講內容體現年輕一代的責任擔當和使命傳承,給在場所有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博得現場陣陣的掌聲。

QQ截圖20180829081651.png

  中國民營企業的傳承,既是企業的傳承,也是家族的傳承。榮程集團的發展,自然也離不開整個家族成員的努力。他們對于“家庭”的理解已經超越血緣關系的范疇,而是一起拼搏奮斗、砥礪前行的榮程大家庭,這是一種“家的文化,水的理念”。

  張君婷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教會了她感恩他人、回饋社會,家族的責任讓她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傳承父輩慈善精神的使命。責任與使命是她堅定的動力,以“利他之心”創造經濟價值的基礎上,履行社會價值和意義。

  創業至今三十年,榮程集團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一路走來,發展壯大,從夫妻二人并肩走到了近萬人攜手,從個體戶時期走到了多元化的現代化集團。對于張君婷而言,她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傳承家族信念、助力企業的戰略以及集團的國際化發展。“感恩社會、傳承愛心”,將信念轉化為一種力量,要在肩負重任的行進中得以堅守仁愛之心,堅守責任之念,努力成為慈善事業的踐行者和傳承者。

  榮程集團副總裁兼執行董事、榮程普濟基金會理事張君婷《新一代新使命,慈善接力薪火傳承》的精彩演講原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能夠作為新一代的代表參加本次論壇深感榮幸!在此,我代表天津榮程集團,向一直以來信任、支持榮程發展的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代表我們新一代,向推動中華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中國慈善聯合會的領導和同仁,表示誠摯的敬意!有機緣向兩岸四地的前輩們、兄弟姐妹們學習交流,心情十分激動。

  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新一代,新使命,新征程”,我謹代表一個剛回國不久的海歸二代來分享一下我個人對公益的理解,以及我們這一代所承載的使命與擔當。不妥之處,還望您們多指正!

  一、感恩社會,傳承愛心

  今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榮程集團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踐行者、見證者、受益者。三十年來,我父親張祥青和母親張榮華從兩人小家庭到經營近萬人的榮程大家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從金屬到金融、從單一到多元、從制造到智能制造、從“一業多地”到“多業并舉”的產業布局和“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實現了鋼鐵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有機結合,構建了產業+互聯網+金融的新業態。已經形成鋼鐵冶金、科技金融、文化健康和資源類四大板塊,“時代記憶”文化健康板塊圍繞“文體娛、影音像、修養學”, 以時代記憶紀念館、56 民族非遺家園研究推廣中心、電影博物館等場館為載體,開啟“鄉村振興-百村計劃”和“一帶一路-文化驛站”新征程,踐行古今結合、東西融合、產融互動的“榮程模式”,打造“中 國品牌、世界字號”,輸出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三十年來,是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成就了榮程,而成功的榮程從來不忘回饋社會。年銷售額660元,至 2018 年 6 月底,累計繳納稅金近 90 億元,社會貢獻總額近 220 億元。我的父親張祥青、母親張榮華始終堅持“感恩社會、傳承愛心”的理念,堅持不懈地承擔履行社會責任,累計向社會公益事業投入 5.8 億元。作為伴隨改革開放一路走來的榮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充分肯定。

  二、牢記責任,不忘使命

  榮程人深深明白,榮程集團是榮程人“成就社會,服務民眾”的平臺。

  四十年改革開放,無數前輩們的辛勤努力和奮斗精神,造就了中國今天的繁榮,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為我們新一代提出了新課題,帶來了新機遇,也賦予了新使命。

  走進新時代的我們,肩負的責任與使命無疑是巨大的。回國后,也接觸到很多優秀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從企業發展的傳承到社會責任的擔當都值得90后、00后學習的榜樣。

  父母的所做所為,使我對企業和社會責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我認為經營企業有兩個層面的衡量指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發展的核心是創造利潤,因為這樣才能確保企業生存,確保員工收益,拉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人民,實現經濟增長,這是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在企業經營中,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對社會有什么樣的價值和意義。在這個方面,我的父母為我們做出了榜樣。1994年,我的父親母親開始利用鋼鐵企業的“三廢”,進行加工利用,變廢為寶,1998、1999、2001年三個時間點先后收購了三個倒閉的集體企業,讓資源資產價值最大化。累計在循環經濟、節能環保上投資35億,如關停地下水開采,建設污水處理廠,將城市生活污水加工后用于工業生產,形成了資源循環再利用。榮程成為全國第一家實現污水循環綜合利用、地下水零開采和廢水零排放的冶金企業。今年,榮程持續增加投入,將鋼鐵冶金生產過程中余熱回收利用,為當地居民冬季供暖,供暖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打造與城市和諧共生綠色、智能制造業,實現共和共生共享共贏共榮始終是榮程追求的目標,這個目標,也正是我們新一代的責任與使命。

  三、創新傳承,人人有責

  作為我個人來講,第一次與公益結緣是在8歲那一年。這一年我剛剛上完小學一年級的夏天,父親帶領我為學校重建捐款。父母把我每年的壓歲錢都存起來,一次性捐給了學校。當時對慈善和公益的概念并不懂,但是父親以一種以身作則,親力親為的方式帶著我參與其中,對我個人成長的經歷有著深刻的影響。父親之所以這樣做,與他童年的經歷也是有著一定的關系,他是唐山大地震遺孤。當年地震發生時他才8歲,因躲在母親的臂彎中才得以幸存的。劫后余生的他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一個心愿: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他以個人名義和母親共同捐了1個億。父親給我上的第一課就是學會“給予”。

  我在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事業是帶著國際留學生到中國湖北的大山里做支教項目,為當地的學校蓋了新的校舍。后來回到加拿大在UBC商學院資助非洲肯尼亞的社會企業家項目,因為我們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如何能夠通過教育賦能需要幫助的人,實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對公益的理解還在不斷學習探索的階段,目前也在國際公益學院就讀GPL國際善財領袖計劃。

  我常常也在思考,我們這一代要承擔的是什么?我們的商業模式建立的基礎是什么?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大學創業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跨境電商,做有機食品,希望把海外健康的食品帶到國內的每一個家庭,讓健康的認知,生活的品質可以有所提高。我們的商業模式不僅僅是建立在“利益”上,經濟效益僅僅是一部分,但是,有意義的利,利他的利,才是真正的利己。一個和諧、和平的社會,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不能保證孩子們吃的是安全的,就是我們作父母的失職。近期的疫苗事件發生的時候,我正在美國,徹夜難眠,朋友圈刷爆了譴責,我的第一反應是,半夜打電話給國內孩子打疫苗的醫院,咨詢疫苗批號。我相信國內有數百萬個媽媽們同樣的焦慮。在物質水平豐富的今天,我們國家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已經完全可以達到不用劣質醫藥,我們也不是第三世界國家需要醫藥救濟,到底是什么突破了我們底線?可以以經濟逐利而丟失了美德。個人認為在浮躁的社會輿論下,除了譴責制度和人以外,我們捫心自問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參與者,我們扮演了什么角色?我們如何找回那顆傳統淳樸的“中國心”,讓作為中國人成為一件自傲的事情。我選擇回國,是因為我對祖國充滿了熱愛與信心。我記得我的父親還在的時候,跟我講過:我們的使命在這里,我們的確可以去享受生活,但是生命的意義在于我們給社會帶來什么。用我僅有的一些力量,為這個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年輕一代與第一代慈善家的公益模式是否應當有所不同?我想除了傳承,還應當有所創新、弘揚。大陸第一代慈善公益企業家往往是白手起家,經歷了艱難打拼的創業過程。他們的慈善行動主要出自于回饋社會的善心,慈善方式也大多以捐錢捐物等直接捐助的形式為主。

  與第一代慈善家不同,作為二代慈善家代表的我們,成長于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從小接受良好的現代教育,在傳承的過程中面臨企業發展的挑戰。在進行慈善行動的過程中,已不止于簡單的捐款捐物,而是期待于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注重于新技術新工具的熟練運用,以及慈善事業專業化管理、人才培養的訴求。我們會主動積極參與慈善進程,從各自興趣點出發,像經營企業一樣對待慈善,實現公益事業產業化,讓公益事業更加具有可持續性。

  2015年,榮程集團正式成立了屬于自己的榮程普濟慈善基金會,并捐助成立宋慶齡基金會祥青生命之樹專項基金、清華大學教育基金、南開中學教育基金、關心下一代基金等,對抗震救災、精準扶貧、青少年助學、貧困地區發展、兒童醫療、師資力量建設、敬老養老等方面進行捐助。榮程公益模式持續擴大的領域和創新的做法,也正是我們新一代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為責任而生,為使命而活,為傳承而前行”是我的母親張榮華女士的人生信條。在我留學歸來時,我的母親教導我:“要將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到戰略高度,做心懷天下的企業家。”

  如果說父母的言傳身教,使我的心靈上產生強烈感應,讓我明白,要在肩負重任的行進中得以堅守仁愛之心,堅守責任之念,努力成為慈善事業的踐行者和傳承者。讓我更加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傳承父輩慈善精神和使命同時,我也在關注慈善事業中的科技手段和風險把控,努力在老一輩慈善家的公益初心與不斷變化的現實狀況中尋求平衡,通過資源聚合構造出更多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慈善形式,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把對社會責任的共同認知付諸于行動。

  在經濟、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我們的社會形態。自“互聯網+”引入起,慈善就從“小眾公益”時代切換到“人人公益”時代。

  由于科技和數據的支撐,大大提高了公益組織效能,在善款支付、慈善觀念傳播方面進步突出。“互聯網+”為募捐活動和民間自發慈善行為提供了超大規模的全國匯集通路,覆蓋巨大的用戶群體,有著很強的用戶黏性。公益組織可以通過互聯網與潛在捐贈人連接,將零散的善款瞬時匯集成巨額資金,集中投放到最需要的領域。

  如今的慈善事業,一頭連接文化,一頭連接科技金融,中間是人,每一個有善心的人在實施慈善的過程中,都要認識到如何有規劃地運用科技手段做到善款善用,使科技與慈善的結合日益緊密。科技與慈善互為助力,兩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科技讓慈善的路徑、形態和方式實現了創新性發展,而慈善為科技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活力和理念。

  我相信,中國公益慈善的未來發展將與科技發展浪潮相互疊加,讓慈善融入科技,科技才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輝;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才能實現科技的更大價值。科技慈善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

  此外,除了“科技+慈善”模式,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Al(人工智能)及VR(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也會讓慈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產生更多的跨界合作,如網絡直播、跨文化培訓,運動領域、生物健康、藝術、自然科學等,這些不同領域進入互聯網慈善事業,能夠發生化學反應,發揮更大效能,或將成為中國慈善事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今天在座的很多長輩,和我的父母親一樣,都是第一代慈善公益企業家。老一輩人從企業發展的傳承到社會責任的擔當,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而身為新一代慈善接力人的我們,在慈善接力和傳承的道路上,還處在一個學習的過程,還需要向成熟國家的慈善模式多借鑒,與志同道合、有著同樣社會價值觀的企業多交流,向慈善事業的探路者和領路人的在座各位前輩們多學習。

  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要為這個時代帶來什么?我們要為下一代留下什么?房子、車等物質的財富無法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正確的三觀,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的構建更有助于我們的成長和下一代人的傳承。小時候當別人都說我們家很富有的時候,爸爸曾經說過一段話,“可能這些財富幾輩子都花不完,但這不屬于我們個體,我們只是社會的創造者,人生的意義在哪里?企業家們要更多的關注社會問題,作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關愛員工,關愛社會。榮程的“家的文化、水的理念”也是父母親經營的核心要素。

  作為一個近90后媽媽,希望我們下一代生活在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美好的環境中,安全的飲食,良好的教育,和諧的社會。用中華文化來武裝大腦,傳承、創新中來奉獻我們中國人的智慧,現在的我們以父母為榮,我們會努力成為父母以及關愛我們成長的您們的驕傲,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青出于藍勝于藍,感恩社會、傳承愛心,用鋼鐵般的意志持續為社會、世界創造價值!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讓我們心懷感恩,牢記責任,以仁愛濟世之心,把中華公益慈善事業持續發揚光大,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時需注明出處:全時財經 - http://www.clothingreviews.net/commercial/20180829/43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