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獨角獸”企業,簡單定義就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有投資機構將“初創”定義為成立不到10年。有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國內120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人民幣,廣泛分布于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服務、大數據等行業。北京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54家企業上榜,占總數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深圳以10家“獨角獸”企業位列第四。
富士康股份,36天火速闖關IPO,以風口上的“獨角獸”姿態,引領了整個資本市場。那么A股的“獨角獸”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又具備哪些特質呢?
事件
富士康成“獨角獸”企業上市樣本
富士康股份IPO的一路綠燈,已成為外界觀察“獨角獸”企業上市的風向標。今年兩會期間,百度、京東和搜狗等互聯網科技巨頭掌門人紛紛表態愿意回歸A股。
進入大陸投資的第30個年頭,代工巨頭富士康的A股之路掃清了最后的障礙。3月8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獲得通過。
從2月1日招股書申報稿上報到首發獲批,短短36天,讓富士康股份創造出A股IPO的新速度,其火速過審,成為“獨角獸”概念的最好樣本。
富士康還是體形龐大的“獨角獸”。272.532億元的募資額讓它的融資規模在A股募資史上排名第11位,排在它前面的均為國字頭的央企。此外,富士康股份更是A股募資額超200億元的唯一科技企業。富士康股份的營收和凈利潤也在A股位列第一梯隊。
關注
監管層將創造工具和制度安排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在不斷釋放利好消息。3月9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對外界表示,在多方調研后,從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意見來看,要求加強對新經濟企業支持力度的呼聲很高。近期,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之后,經過有關部委的共同努力,現在大家已經有高度共識,并將會有相關的制度落地。“這個成效可能會比企業期待得稍微慢一點,比你們期待得可能會快一些,屆時會詳細討論。”
新經濟企業如何在A股上市?劉士余表示,“我們會創造很多工具,或設置相應的制度安排,但是要讓企業自己選擇,而不是政府規定。同時,這種工具和機制要符合相關法律及相關國際組織的規定。”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上交所已形成了一套以服務“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的統稱)類企業、“獨角獸”企業為對象的服務方案,多措并舉,助力優質創新企業發展。據介紹,上交所更多關注的是如何讓投資者獲得經濟發展的紅利、如何讓資源配置更優化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如何讓“獨角獸”企業在登陸上交所后發展得更高質更長遠、如何推動培育更多“BATJ”類公司的出現。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2月28日,三六零安全科技在上交所舉行重組更名上市儀式;3月2日,小米公司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證券100億元儲架發行獲得上交所無異議函;3月8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成功過會并擬在上交所上市,這些已成為上交所發揮其全方位服務優勢,支持優質創新企業上市融資的標志性事件。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對外界表示,目前對于新經濟的期待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已在境外上市的BATJ之類回歸A股,二是還未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在A股上市。王建軍對這兩類企業都表示歡迎:“深交所應該成為新經濟的主場,有能力培育出世界一流企業。”
追訪
北京“獨角獸”企業估值近1.4萬億
所謂“獨角獸”企業,被認為是2013年風險投資家Aileen Lee創造出來的概念:簡單定義就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有投資機構將“初創”定義為成立不到10年。“獨角獸”公司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主要出在高科技領域,互聯網領域尤為活躍。
去年12月,胡潤研究院發布了一份“2017獨角獸指數”報告,數據截至2017年11月30日。榜單收錄了國內120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人民幣,廣泛分布于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服務、大數據等行業。北京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54家企業上榜,占上榜企業總數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獨角獸”企業數量分列達到28家和13家;深圳以10家“獨角獸”企業位列第四。胡潤表示:“基本上獨角獸企業不是在美國,就是在中國。”
市場注意到,13家來自于杭州的“獨角獸”企業總估值,反超上海28家“獨角獸”企業;北京“獨角獸”企業以接近1.4萬億元人民幣的總估值成為“獨角獸”企業總體規模最大的城市,估值規模接近半數。
由于存在并列公司,榜單排名前十的企業共有12家,囊括了8家超級“獨角獸”企業。市場認為,按照市值榜單,螞蟻金服以400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位列第一,滴滴出行、小米、新美大分別以3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的估值位列第二名和并列第三名;今日頭條、寧德時代、陸金所三家公司均以1000億元的估值并列第五名;大疆以800億元估值位列第六名;口碑、菜鳥網絡、京東金融、餓了么均以超過500億元的估值同時位列第九名。
據胡潤百富榜統計,TOP10“獨角獸”企業多具備互聯網背景,如螞蟻金服、滴滴出行、今日頭條等,同時也包括高端硬件企業,如小米、寧德時代、大疆。中信證券分析師許英博表示,除生物科技、云計算外,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互聯網、大數據、半導體等行業符合國家產業升級需求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或將長期受益。如泛科技相關領域IPO速度加快,國內“獨角獸”企業或將更多選擇A股上市。
聚焦
哪些行業的“獨角獸”企業最多
“獨角獸”企業的分布如何呢?一份由全球知名風投機構發布的“獨角獸”榜單顯示,從中國行業分布上看,16個大行業誕生了“獨角獸”公司,電子商務、金融、文化娛樂行業在數量上分列前三,占了總數的46%。螞蟻金服、陸金所、京東金融等拉高了金融領域的整體均值,今日頭條、VIP-KID則在文化教育領域優勢明顯。
目前,“獨角獸”整體的投資回報率為7倍,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投資回報率高達10倍。據測算,要想成長為“獨角獸”公司平均需要花費6年時間,至少需要9500萬美元的融資來幫助自己成長。
天風證券劉晨明團隊報告認為,中國“獨角獸”企業分成三類:首先是互聯網與生活的融合,這類特點是基于互聯網的生活性服務企業,幾乎可以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理財有陸金所、螞蟻金服,手機支付有微信、支付寶,吃飯外賣有美團點評、餓了么,旅行服務有攜程,交通出行有滴滴、摩拜、oFo,看電影有貓眼、格瓦拉……
第二類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因素與制造業的融合,這類企業有一些已經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小米、魅族等利用中國在智能手機制造上的優勢,采取互聯網銷售模式快速成長,并積累了眾多的粉絲。大疆、蔚來汽車分別在無人機、智能汽車等領域構建起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也是利用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與中國制造優勢相融合取得的成就。
第三類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科技等核心技術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的“獨角獸”,在所處領域已經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實力,但還不為社會大眾所熟知。在人工智能方面,Face++、商湯科技、寒武紀科技分別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智能芯片等領域構建起聲譽。在大數據方面,數夢工場、金山云、騰云天下等依托關聯方優勢分別在政務、企業、視頻等領域構建起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模式。在生物科技方面,復宏漢霖、信達生物分別在單抗藥物、高端生物制藥等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
影響
“獨角獸”成互動平臺熱詞
作為稀有物種,“獨角獸”成為投資者近期最為關注的熱門。市場認為,目前業內對“獨角獸”的定義并不明確,某個領域或者細分領域做到很大份額的甚至龍頭企業,作為“獨角獸”,頗受市場歡迎。
當前二級市場,投資者竭力尋找具備“獨角獸”潛質、存量“獨角獸”、參股“獨角獸”的公司以及供應鏈公司,富士康、小米、螞蟻金服等新經濟“獨角獸”類企業登陸A股的進程,“獨角獸的小伙伴”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其中,作為小米概念股普路通近期連續錄得3個漲停,布局工業互聯網的東土科技2月以來累計上漲超過50%。據不完全統計,近日在互動平臺上,涉及高端制造、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的近百家上市公司被投資者追問是否就是大家尋找的“獨角獸”,或是與“獨角獸”有關。
觀點
投資“獨角獸”企業應首先考慮風險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撰文指出,投資“獨角獸”企業,風險意識不容松懈。他認為,從本質上來說,“獨角獸”企業的最大特點,不是10億美元的估值,而是其作為新興行業企業難以估量的發展前景。首先應該考慮的,還是如何控制風險的問題。
桂浩明稱,相比傳統行業,新興行業一個很大的特點在于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無論是行業政策還是市場容量以及運行環境,都存在不小的變數。我國有很多共享經濟企業,其中估值一度升到6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也非個別,但今天來看,真正還能夠堅持的還有多少,這是因為“獨角獸”企業的經營模式大都已成型,如果遇到發展瓶頸,調整難度可想而知。另外,“獨角獸”企業的溢價一般也不會低,對于投資人來說,需要承擔由此而來的相應風險。
不過,也有機構分析師指出,本輪熱追“獨角獸”背后有市場的因素。仁橋資產投資總監夏俊杰向媒體表示,當前還是需要在“安全邊際”的基本原則下,仔細甄別、動態評估,耐心等待和把握機會。他認為,當前A股對“中概股”回歸議題,已經產生了一定“免疫力”,雖然相關回歸個股享受了一波股價飆升、市盈率翻倍的紅利,但是長期來看,泡沫遲早還是會被擠出。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2016年借殼世紀游輪的巨人網絡,股價飆升最高上漲至77.95元/股,但在2017年一季度后,股價持續下挫,從最高價到如今累計跌幅達55%(前復權)。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由于“獨角獸”的到來,市場增加了對二級市場可比公司的關注,甚至發現可以從新經濟方向去估值,但也有非常多的偽成長股,或績差股,甚至是垃圾股,隨著優質成長股的供給增加而愈發喪失投資價值。換句話說,隨著新興“獨角獸”登臺,偽龍頭會被市場加速“淘汰”。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