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智逢源資格被停 基金第三方銷售如“圍城”
時代周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4月8日,中基協在官網發出公告,決定暫停尚智逢源的私募基金募集業務。不久之前,這家公司剛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整改并暫停公募銷售業務12個月。
伴隨著互聯網資管新規的落地,基金第三方銷售的牌照價值水漲船高。然而,一面是相關機構對于牌照的渴求,另一面是相應持牌機構的持續“作死”。
被要求整改
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獲取不易,尚智逢源卻并不珍惜。
根據中基協的公告,尚智逢源存在四大管理問題,具體包括:股權轉讓糾紛,嚴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法人治理嚴重缺失,法定代表人拒絕配合監管檢查;公司違規下設分支機構,未能落實整改要求;公司人員管理混亂,總經理任用未按照法規要求,在監管部門履行備案義務等問題。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尚智逢源成立于2014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劉磊,注冊資本2000萬元,且為劉磊一人獨資,經營范圍則為基金銷售。
尚智逢源原先股東為兩位自然人,分別為穆荻和劉磊,劉磊持股占比99%,2015年11月穆荻退出,僅剩劉磊一人。而僅僅過了不到4個月時間,劉磊就將股權出質,從企業信息中的“股權出質登記信息”一欄可以看出,在此次股權出質中,出質人為劉磊,質權人為“上海堃碩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股權出質設立登記日期為2016年3月17日,狀態依然顯示為有效。
根據北京證監局官網信息,尚智逢源于2015年12月,獲得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業務范圍為基金銷售。
關于違規設置分支機構,其官網顯示,公司注冊地在北京,在上海、山西、山東、河北等地設立了8家分支機構。但天眼查顯示,公司有50家分支機構,珠海、湛江赤坎、松原等20家左右分公司被注銷,還有30家左右正常存續,與官網數量出入較大。
4月8日,中基協在官網發出公告,決定暫停尚智逢源的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而就在不久前,這家公司剛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整改并暫停公募銷售業務12個月。
事實上,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必須得向監管層備案,盡管沒有明文規定,最近一年半時間之內,各地證監局已經不再批準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設立分支機構。
寡頭競爭格局
基金第三方銷售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從2012年開始,監管部門才正式逐漸向第三方開放基金銷售牌照申請,好買、天天基金、眾祿、諾亞正行拿到了第一批牌照。而2012年之前,除了基金公司的直銷外,國內具備基金銷售資格的主要是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
經過了數年的鏖戰,基金第三方銷售成為了基金銷售領域的一股新興力量,同時寡頭競爭的格局已然形成。不過,伴隨著同業競爭的加劇,行業的生存狀況堪憂,僅有幾家頭部企業能夠盈利或者處在扭虧的邊緣。
天天基金網曾經雄霸基金第三方銷售領域,如今銷售額依然龐大,營收卻停滯不前。東方財富(15.790, -0.58, -3.54%)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平臺天天基金網共計實現基金認申購及定期定額申購交易41703741筆,基金銷售額為4124.02億元,較2016年的3060.65億元,增長34.74%。不過,東方財富以基金代銷為主的金融電子商務服務去年營業收入為8.44億元,同比下滑3.04%。
除了天天基金以外,基金第三方銷售的另一寡頭為螞蟻基金。恒生電子(62.490, -4.84,-7.19%)2017年年報顯示,恒生電子參股的的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2017年總資產28.18億元,凈資產3.07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7.45億元,凈利潤555.36萬元,與2016年營業收入2.7億元、凈利潤1386.16萬元相比,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175%,凈利潤則有所下滑。
翻閱相應上市公司年報,可以發現價格戰已經嚴重傷害了基金第三方銷售業務的利潤。同花順(47.930, -2.23, -4.45%)2017年年報顯示,基金銷售及大宗商品交易手續費等其他業務收入為8781.02萬元,較2016年的2.26億元驟降61.2%;該業務收入在公司總營業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到6.23%,而在2016年,該業務在總的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13.05%。
在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基金代銷領域重新發力。2017年,招商銀行(27.900,-0.21, -0.75%)實現代理開放式基金銷售額7055.10億元,同比增長42.47%,基金銷量超過了2015年牛市時的水平。在2015年,招行實現代理開放式基金銷售額6057億元,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招行曾對天天基金網該年的8000億元基金銷售額艷羨不已。從數據來看,招行的表現可謂知恥而后勇。
作為頭部平臺之一的螞蟻基金,在2017年的凈利潤僅數百萬元。而其他的上百家持牌機構,其生存狀態可想而知。
事實上,雖然上百家機構擁有基金銷售牌照,但很多只能依靠賣信托或者私募基金生存。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需要相應團隊及人員的配置,以及相應的IT投入,在基金第三方銷售行業普遍一折的價格戰之后,很多平臺的利潤已經很難覆蓋成本。
對于多數行業而言,價格戰一般意味著消費者的福音。不過據時代周報記者觀察,過低的費率容易縱容基金投資者“追漲殺跌”的行為。一些個人投資者會過分關心基金短期漲跌,買賣過于頻繁,反而不利于長期持有獲益。
牌照價格水漲船高
圍城里的人想出去,圍城外的人想進來。
近日,互金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依托互聯網公開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須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頒發的資產管理業務牌照或資產管理產品代銷牌照。未經許可,不得依托互聯網公開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
這意味著相當多的互聯網財富管理機構將面臨著“無證駕駛”的尷尬。在這種背景下,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水漲船高。
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早年的發放節奏較快,短短幾年時間出現了上百家持牌機構。2016年9月以后,國內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的發放幾乎陷入停滯。此后只有幾家機構拿到了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2013修訂)》的規定,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機構申請注冊基金銷售業務資格,應當具備相應條件。其中對于營業場所、系統以及人員配備都做了相應規定。這意味著要申請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除了時間成本外,在等待批復的過程中已經需要付出不菲的資金成本。
此外,對于非持牌金融機構來說,申請的難度不言而喻,去年上海地區僅有兩家拿到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這亦讓牌照的價值飆升。據了解,在發放節奏較快的2015年年底,牌照的報價還在500萬元左右。伴隨著增量的減少,牌照的價格開始飆升。2017年年中基金第三方銷售的牌照叫價已經在5000萬元左右。而進入2018年,價格再次飆漲,業內有傳聞相應機構愿意出價8000萬-9000萬元收購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
事實上,相應的互聯網巨頭,多數已經獲得了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除了年初剛剛拿到牌照的騰訊以外,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都早有布局。
責任編輯:李鋒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