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葉劍霞
近日,一只貨幣基金出現單日超高收益,4月26日基金7日年化收益暴漲至58.95%,萬份收益高達82.99元。5月1日,這只貨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飆升至102.63%,創下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新紀錄。
數據顯示,5月1日,這只貨基A類份額的7日年化收益達到102.63%,B類份額7日年化收益也高達103.04%。事實上,這與該基金萬份收益在4月26日飆升有關,該基金A類份額當日萬份收益漲到了82.9967元。
據了解,貨基收益飆升,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基金大規模兌現債券浮盈,二是基金凈值計算涉及小數點后四舍五入,最后是貨幣基金遭遇贖回后分攤收益的分母減少帶來了高收益。
滬上一名三方機構研究總監表示,這只貨基收益跳漲主要是兌現債券浮盈引起的,同樣是兌現浮盈的情況,此前曾有貨基7日年化收益上過30%。因為貨基是按照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計算時無法將債券價格變動反映到貨基收益中,待債券出售后才會將價差計入收益,兌現的浮盈也就直接反映到貨基收益中。
另一名業內人士則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據其分析,這只基金存在被機構大額贖回的可能。貨幣基金關于申購贖回中有一條規定,如果單次申請贖回基金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 1%以上,將觸發征收1%的強制贖回費用。而這些贖回費用計入基金財產后,收益也會大漲。
這只基金的一季報顯示,基金的總份額是3.16億份,兩家機構持有合計持有接近100%,個人投資者僅持有53萬份。以機構持有的數量來看,如果機構贖回,單筆贖回很容易超過基金總份額的1%(即316萬份)。而贖回份額超過1%后,就會被強制征收贖回費。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月末節前資金往往比較緊張,機構贖回也比較正常。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