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4月28日,匯豐晉信旗下兩只基金同時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匯豐晉信大盤、匯豐晉信雙核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丘棟榮因個人原因離職。
作為新近崛起的一位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的出色表現讓匯豐晉信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位歷史業績優異的基金經理的離去,亦讓接任者面臨諸多挑戰。
曾撐起半壁江山
從2017年末規模排名的情況來看,匯豐晉信的表現頗為出色。據海通證券(11.670, 0.00, 0.00%)金融產品研究中心數據,匯豐晉信剔除貨幣基金以后的規模為212.47億元,在行業排名第52位。相比2016年末的130.94億元,規模增幅高達62.26%,排名也比該年的64位有所提升。
曾被詬病“缺乏明星基金”的匯豐晉信,在過去三年收獲了意外的驚喜。丘棟榮的橫空出世,恰到好處地填補了這一空白。
公開資料顯示,丘棟榮是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天津大學化工工程與工藝學士,曾任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大閩食品(漳州)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群益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研究部消費品行業研究員、研究組長。
2010年9月,丘棟榮加入匯豐晉信基金,歷任股票行業研究員、高級研究員。2014年起至今年4月28日期間擔任基金經理。
從其業績表現來看,丘棟榮所管理的匯豐晉信大盤、匯豐晉信雙核兩只基金長期業績都堪稱優秀。而這兩只基金業績的出色表現,亦引發了大量資金的追捧。
回到丘棟榮剛管理基金不久的2014年三季度末,匯豐晉信大盤的規模約3.5億元,匯豐晉信雙核的規模約4.69億元。而在2018年一季度末,匯豐晉信大盤規模達到62.08億元,匯豐晉信雙核規模達到77.05億元。事實上,這一規模相比半年之前還略有下降,2017年三季度末兩只基金規模合計高達155億元。
正是這兩只基金在丘棟榮接手以來的出色表現,不僅讓丘棟榮成長為新一代的明星基金經理,亦讓匯豐晉信基金規模劇增。
截至2018年5月4日,匯豐晉信大盤近三年的收益率為39.61%,在同類323只基金中排名第4。丘棟榮的任期表現可以用驚艷來形容,其2014年9月16日開始管理的匯豐晉信大盤基金任職回報達到了200.75%,即便曾經經歷過股災和熔斷的洗禮,其年化回報仍達到了驚人的35%。
匯豐晉信雙核近三年的收益為50.53%,在900只同類基金排名第13位,其最新規模為77.05億元。丘棟榮在2014年11月26日開始管理匯豐晉信雙核基金,至2018年4月28日卸任,3年半的時間內任職匯報達到111.86%。
管理兩只不同屬性的基金均交出優異的成績單,這讓業界對丘棟榮的評價頗高。匯豐晉信大盤作為一個高倉位的純股票型基金,其出色表現印證了丘棟榮和他的團隊充分挖掘著市場上不同領域的機會。而匯豐晉信雙核作為一只股票倉位在30%-95%之間的混合基金,雖然其凈值收益低于匯豐晉信大盤,卻兼顧了擇時和資產配置功能。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基金規模迅速膨脹之后,這兩只基金的業績并未“變臉”。“管理大資金的成功經歷很快讓基金經理走向成熟。”某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不過,丘棟榮從“新人基金經理”到“明星基金經理”的迅速成長,在給匯豐晉信帶來驚喜之余,亦潛伏了新的危機。
“由于阿爾法很難獲得,優秀投研人員非常搶手,這給很多中小型基金公司帶來了挑戰。”上述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對于一些大型基金公司來說,由于公司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因此投研人員的流失相對而言沖擊較小,而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業務往往集中于幾個關鍵人物,這些人員的離職會帶來較大的損失。
資產管理行業的迅速擴容,給優秀投研人員帶來了諸多機會。除了“公轉私”以外,很多優秀投研人員在短短數年間實現了“研究員-基金經理-投資總監”的三級跳,甚至成長為分管投資的副總經理。
丘棟榮并未透露其去向。據業界傳聞,其下一站并非私募,而是另外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業績能否持續待考
丘棟榮離職之后,匯豐晉信究竟是被打回原形,還是會出現新的驚喜?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夠回答。
事實上,丘棟榮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的時候,匯豐晉信亦面臨較多質疑。當時,公募基金行業任職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林彤彤因為“老鼠倉”辭職,似乎讓這家成立多年而不慍不火的基金公司“雪上加霜”。然而,正是因為林彤彤的離職,丘棟榮等新人得到了獨立管理基金的機會。
從丘棟榮的經歷來看,其公募生涯的起點便是在匯豐晉信,對于公司投研體系的適應自然非“空降兵”可比。據了解,作為一家典型的由外資主導的合資基金公司,其投研文化亦深受外方股東所影響。
丘棟榮對于匯豐晉信的重要性,某種意義上正在于其對于公司投研文化的理解與適應。有不愿具名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前董事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外資股東對于投資的種種限制,讓基金經理“戴著鐐銬跳舞”。然而,丘棟榮正是在這種體系中脫穎而出,不能不說頗讓業內意外。
對于丘棟榮的離職,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是匯豐晉信大盤與匯豐晉信雙核的業績是否能夠持續。丘棟榮本人對投資的理解頗有特色。他曾經表示,權益投資的本質不在于超強的預測能力,而在于正確地承擔風險。在他看來,投資就是科學,不確定性本身恰恰是科學的一部分。而他所構建的投資策略框架正如一臺高效運作的“機器”,以科學嚴謹的方式進行價值判斷和風險識別,并對不確定性風險進行定價,在風險補償合理的時候出手。
丘棟榮離職后,郭敏單獨管理匯豐晉信大盤基金,是星濤單獨管理匯豐晉信雙核基金。翻開兩人的履歷,可以發現兩人管理基金的時間都不長,業績表現倒是可圈可點。
截至2018年5月4日,郭敏正在管理的匯豐晉信動態策略混合基金,近兩年的投資收益為14.21%,跑贏同類基金同期10.78%的平均收益水平,在同類基金中可以排進前1/3。是星濤近兩年的投資業績也比較突出,他管理的消費紅利股票基金,近兩年投資收益達到52.13%,遠遠超過同類基金17.61%的收益,在同類597只基金中排名第21位。
不過,鑒于此前兩人管理的基金規模,與接手的兩只基金相比差距較大,管理大資金的能力還有待證明。
匯豐晉信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的采訪時稱:“我們并不認為卓越的個人投資洞察力已不重要,而是認為通過行之有效的投資體系,基金經理可以更多地采用系統化的方式來獲取和應用他們的洞察力,更有助于他們取得良好的業績。”
匯豐晉信表示,公司投研體系強調團隊原則,堅持以嚴謹科學的投研流程作為支撐,以追求“三可”(可解釋、可復制、可預測)的業績作為投資的核心目標。這一目標不會因基金經理的變動而受到任何影響。“而且我們一直強調,雖然客戶最終得到的是產品的業績,但客戶真正買的其實是資產管理公司的“投研體系”。 因此匯豐晉信始終認為要“賣給”客戶的不是過去優異的業績表現,而是為客戶管理資產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具有競爭優勢的投研體系,才是資產管理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丘棟榮和是星濤成為基金經理的時間都不算很長,兩位相對年輕的基金經理相繼獲得 “金牛獎”,也說明良好的投資體系更有助于培育優秀的基金經理。
兩位新任基金經理均在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表示,未來仍會秉承PB-ROE的框架體系,并通過整個投研團隊的主動研究能力尋找Alpha,規避風險。
作者:寧鵬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