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去年4月,嘉合睿金定開基金公告稱合同暫不生效,成為公募基金歷史上出現的首只募集失敗案例,此后,公募基金發行失敗的案例逐漸增多,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目前發行失敗的基金已到16只,基金不能生效已經日趨常態化。
據一家基金公司日前公告稱,該公司旗下一只新發基金在3月份基金募集期限屆滿,但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將以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時募集資金的處理方式相關約定辦理。這為公募基金發行失敗再添新的案例。
而從近期情況看,4月份有4只債券基金宣布“基金合同暫時不能生效”,其中1只為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1只為三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還有兩只為同一家公司旗下的債券基金,且已頂格募集了3個月。3月份也有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旗下混合型基金宣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時間再向前推,除了2017年4月底嘉合睿金基金合同暫不生效,還有興銀瑞景、九泰銳興定增主題雙輪驅動、九泰銳信、國金鑫金、諾德天利、富國創利純債、大摩安享18個月等基金宣傳合同不能生效,根據記者的統計,截至目前,宣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基金達到16只。
為何公募頻頻出現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和市場情況、委外定制基金新政等相關。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一般來說,基金合同生效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基金份額不少于2億份且基金認購人數不少于200人。由于部分基金公司的委外基金面臨機構投資者突然撤單、或有的新基金在發行階段遭遇市場“寒流”,導致募集非常困難因而失敗。綜合募集失敗的案例來看,多為機構定制較為偏愛的混合型和債券型兩類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嘉合睿金在去年獲準變更注冊為嘉合睿金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并在今年1月份重新發布招募文件。業內人士表示,無法生效的基金需要轉型后,重新進入募集流程。
同時,目前基金申請變更注冊轉型情況增多,尤其是在委外產品集中的債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轉型是為了在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對接機構資金,或者變更基金類型以符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投資者偏好。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