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思文
今年以來,多家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密集設立私募FOF且發行火爆,大多數產品額度均在一周內就認購完畢,募集規模遠超去年,深受合格投資者的喜愛。不過,近期有報道稱中信證券已暫停銷售私募產品,一時間私募產品、券商私募FOF成為市場熱點。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中信證券暫停銷售私募產品的原因實則與合格投資者的投資資質有關。記者了解到,從本周起私募FOF的在售產品的確正在大幅度減少,部分券商出現短期暫停發售FOF的現象。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對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進行了全樣本調查,試圖尋找“券商系”私募FOF目前的真實發展現狀。
券商私募FOF“井噴”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截至上周末,大批券商私募FOF“井噴式”發行,產品開放后均在一周內就達到了認購規模。以最早開展FOF業務的某大型券商為例,其近1個月發行的FOF系列只數達10多只,發行數量遠超此前。
規模方面也有大增長,例如國泰君安全明星FOF系列從5月7日開放申購至5月11日,僅僅5天時間,申購規模便達26億元。該券商理財顧問小孟對一位投資者表示:“我們這一系列的產品十分火熱,幾乎是一搶而空。不過,上周五是該產品近半年最后一次發售,您來晚了!”產品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近期有報道稱,中信證券已暫停銷售FOF,這一新聞似乎在給近期發行火熱的私募FOF潑了一攤冷水,一時間“券商系”私募FOF的發展態勢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
停售背后存三大真相
《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在售數量來看,本周起私募FOF的在售產品的確正在大幅度減少,部分券商出現短期暫停發售FOF的現象。目前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中至少有6家券商的私募FOF處于“空窗期”。
對于在售私募FOF數量下滑這一現象,記者向相關券商進行了求證,獲得了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產品管理規模成為暫停發行的主要原因。
一位大型券商人士說道:“近一個月內,我們已經密集發售了近10只私募FOF,考慮到募集規模達到初步管理水平,后續新進資金會帶來產品收益率波動,所以我們決定暫停發行。”事實上,與之說法相同的券商不在少數,不過,采訪中幾家券商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盡管目前因產品管理規模而暫停發售,但由于私募FOF的售賣火熱,公司經過調整過后,今年之內仍會繼續發行私募FOF。
再者,也有券商表示,目前處在發行空窗期的原因是由于產品被“一搶而空”,而非停止銷售私募FOF產品,未有新的產品是因為新產品還未完成申報程序,來及時補給市場。有3家券商向記者表示,上周公司私募FOF剛剛完成募集期,新產品的認購需再等待一段時間。
第三,技術難點也是導致私募FOF發行緩慢的原因之一。
私募FOF所需求的高技術門檻、高管理難度和高水平的投資者使得券商FOF在運行上難度仍較大,使得部分券商對目前火熱的私募FOF只能望塵莫及。
也有個別僅發行1只私募FOF就不再發行的券商,該類券商相關人士表示:“FOF不是我們主推的集合產品,相比現在的行情,我們更偏向于債券型”、“公司大集合基金經理在控制規模,小集合也傾向于向原來的投資者發售展期。”
不難看出,這些原因都反映出目前私募FOF市場熱度并未消退,同時券商私募FOF業務仍處在起步、探索階段。暫停銷售,可能也是“以退為進”的打法。
上周六,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在召開的“2018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百人論壇”上強調:“《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后,我們注意到有市場機構對合格投資者標準產生顧慮,暫停了對私募基金的銷售,正常業務活動受到影響。在此,協會提醒大家,行業自律標準應當高于法律底線標準,公司標準應當高于行業自律標準,掌握好公司標準,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展業務?,F在行業的自律標準已經高于法律底線標準,我們也呼吁銀行和證券公司,不應當拒絕代銷或發行私募基金產品。”
整體來看,券商私募FOF的銷售熱度仍然處于“持續高溫”態勢。據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目前至少有6只券商私募FOF產品已完成路演,即將在近日向投資者開放,其中包括東證融匯、浙商資管等,券商私募FOF發行數量只增未減,后續券商私募FOF的發行與銷售情況值得持續關注。
量化對沖型成新寵
事實上,私募FOF的卷土重來與市場行情的變化有著直接聯系。今年以來,大盤維持震蕩走勢,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在發生變化。某大型券商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私募FOF的再次火熱是從4月份逐漸顯現出來的,上個月多家券商推出的多只私募FOF在公司內部密集進行路演。從投資角度來思考,不難看出其原因,首先我們認為去年基金業績非常好,可以篩選出好的基金組合。其次,今年以來市場不穩定因素較多,股市波動大,投資者在尋求絕對收益的同時開始轉為穩健收益,私募FOF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從投資策略來看,目前新發行的券商私募FOF不再以股票多投為主,量化對沖型開始成為新寵。“在前幾年,我們的投資策略主要是股票多投,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今年我們更偏向于量化投資策略,回歸到風險對沖上去,從而爭取獲得更優秀的絕對收益。”一位券商FOF理財顧問這樣向記者說道。
事實上,作為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一小部分,券商私募FOF的總體發展一直不盡人意。相較于連續7年增長的券商資管整體規模來看,券商FOF規模始終較小。
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6年期間,券商集合FOF的實際募集規模最多的一年為2010年,達到150億份左右,但2016年卻降至10億份左右。發行數量方面,僅有不到40家券商曾經發行過FOF集合資管產品,且已有10家因為清盤或者到期終止了FOF的運營,整個券商FOF的發展情況在2016年跌至低谷。
對于早前券商私募FOF的發展態勢,聯訊證券分析師李奇霖指出,具有種種優勢的FOF不能受到國內券商的青睞和重視最致命原因在于,券商FOF業績表現相比其他資產沒有優勢。縱觀有歷史數據的FOF集合資管計劃,雖不乏業績良好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3%以上,但平均年化收益率不足5%,相比風險較低的債券類產品著實沒有競爭力,總體來看,業績平平。
此外,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說道,在前幾年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投資者投資意向偏向于絕對收益,風險偏好比較高,當時的私募FOF并不是投資者們的一手選擇。不過,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如今,私募FOF或許能成為合格投資者進行資源配置的又一個“香餑餑”。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