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億到最高數千億分級基金的10年軌跡
中國基金報記者 丁汀
分級基金在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后看到了終點。作為創新品種,分級基金規模從最初的數十億元擴容到數千億元。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分級基金牛市中助漲、下跌行情中助跌的杠桿效應在2015年的極端市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過山車式的口碑效應也讓分級基金多次受到相關監管。截至今年5月底,這一基金品種總份額相對近兩年的高點已經大幅縮水。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分級基金退出歷史舞臺也進入倒計時。
牛市時規模接近4千億
2007年7月,國內首只創新型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股票型基金成立,拉開了分級基金發展的帷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分級基金數量從個位增長至百位,總份額也從當時國投瑞銀瑞福的60億一度增長至上千億元。在此期間,一批基金公司依靠在分級基金上的布局,實現了規模的擴張,如富國基金、鵬華基金、申萬菱信基金、國泰基金、前海開源基金和中信保誠基金等,其中分級基金規模最大的公司在牛市高點時產品規模達到了1500億元。
作為一類結構化產品,分級基金B份額的杠桿效應曾在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迎合了不同投資人的高風險需求,也在市場上一戰成名,發行數量與管理規模雙雙暴漲。而在之前的2009年至2014年間,分級基金每年的成立數量分別為2只、8只、19只、32只、39只和35只。到了2015年上半年,借助大牛市行情,充分利用自身杠桿效應賺的盆滿缽滿的分級基金在市場上火爆一時,甚至很多并不清楚該類產品杠桿屬性的投資者也跟風大舉買入。雖然在市場上漲時分級基金曾分享到了更多的投資收益,但在2015年下半年,A股開始進入“暴跌模式”,分級基金杠桿的威力讓人不寒而栗,凈值下跌之快、幅度之大讓很多基民無法承受,指責與非議也隨之而來。
根據萬得統計,2015年6月底,分級基金總份額曾達到歷史高點的3764億份(由于其中部分產品已清盤,實際總份額或更高),其中A、B份額分別達到1874.84億份和1889.16億份。值得一提的是,幾個月時間,分級基金總份額相比年初的1068.39億份暴增了2倍多。在經歷過“過山車”行情之后,分級基金由盛轉衰。
監管不斷加碼
股災發生后,分級基金的杠桿機制等問題引發了較大的虧損效應,被市場廣為詬病,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從此,分級基金的命運已經注定。
2015年下半年,監管層停止了分級基金的審批,整個市場再也沒有新發的分級基金。2015年9月30日成立的中融中證白酒分級也就成為了歷史上最后一只發行的分級基金,不過,該產品已于2016年5月5日清算。
到了2016年11月底,為加強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根據指引,申請開通分級基金相關權限的投資者須滿足“申請開通權限前20個交易日日均證券類資產不低于人民幣30萬元”、“在營業部現場以書面方式簽署《分級基金投資者風險揭示書》”等條件。分級基金規模再次大幅萎縮,產品數量減少,分級基金交易進入“冰封時代”。截至2018年5月1日,分級新規實施一年來,市場上全部145只分級基金A、B份額為634.62億份,較前一年同期萎縮了60%。
對于分級基金的監管一嚴再嚴。2017年11月中下旬,央行會同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新規中明確規定“公募基金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分級資產管理產品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對優先級份額認購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這也意味著,公募基金將不得再發行分級基金產品,存量分級基金在運作到期后也將陸續退出。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監管層又針對這一類型產品召開了會議,要求各基金管理人于今年6月底前制訂分級基金整改計劃,明確整改轉型的時間進度安排。其中3億規模以下的分級基金要求要在明年6月底之前完成轉型;3億規模以上的分級基金,可以將轉型期限放寬到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至此,分級基金退出的“時間表”已經確定,分級基金將迎來最后的告別。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