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規范》(下稱“業務規范”)和《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規范》(下稱“系統規范”),規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活動。
《業務規范》明確了參與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活動主體的權利義務,規定了存管人、業務管理、和業務運營等要求。適用于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即商業銀行作為存管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履行網絡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的開立與銷戶、資金保管、資金清算、賬務核對、提供信息報告等職責的業務。
《系統規范》明確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的基本原則,規定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的賬戶管理、資金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要求以及安全性、業務連續性等非功能性要求。適用于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的建設、運營和測評。
同時,《系統規范》還明確了標的限額監控方式。根據標的限額管理要求,存管人應至少采取單筆監控方式對標的限額實施監控,宜增加累計監控、定期監控等方式。例如,對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標的金額進行實時監控,借款人為自然人,單個標的借款金額不超過20萬元;借款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單個標的的借款金額不超過100萬元。
今年2月,銀監會下發《關于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通知》,提出委托人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應指定唯一一家存管人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并強調銀行作為存管人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不對網絡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
9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規范》(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的基本原則,規定了資金存管系統的賬戶、資金、交易等功能性要求以及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要求。
資金存管成為了網貸平臺擁抱監管的第一道合規門檻。但市場上資金存管業務模式種類繁多,行業內仍然存在部分存管、存而不管等現象。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戰略研究部負責人、互聯網金融標準研究院副院長肖翔表示,這兩項標準將明確資金存管系統在功能、技術、業務和風險管理方面的要求,協助解決當前可能存在的假存管、只存不管等行業問題。
據了解,為規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活動,明確參與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活動主體的責任義務及合法權益,建立客觀、公平、透明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環境,依據《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等政策文件,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編制了《業務規范》和《系統規范》,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相關機構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時的指導性文件。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