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2份更正公告 牽出38家基金公司今年犯的低級錯誤)
您一定有過從基金公告中了解自己所持基金的經歷,不過最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今年以來(截至11月30日,下同)基金公司發布的更正公告時,卻著實驚了一下——年內發布的70多份更正公告,涉及了共38家基金公司的多只基金產品。
在這些更正公告之中,不僅包含了不少您看過的或沒看過的,還有很多您能想到的或萬萬沒想到的各種錯誤。既有數字性錯誤,也有基金名稱、代銷機構名稱等文字性錯誤,還有大段重要信息遺漏的,甚至還是有整段復制粘貼舊公告信息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公告都出現了哪些低級錯誤。
數字錯誤:1800萬變18億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共發布72份更正公告,其中關于數字的勘誤最多,約占更正公告五成。
所謂數字性錯誤,也就是公告中跟數字、數值有關的信息錯誤,比如年份、日期、時間、基金份額、計數等。也許不少人會對這些“小錯誤”不以為然,但要知道,公募基金之所以可以做到如今的規模,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它可以公開、詳盡地宣傳,包括其產品、基金經理以及公司本身,然而這些錯誤卻著實有些辜負這份信任。
因此,公開披露的數字信息錯誤,所產生的影響是雙方面的,有時會使基金公司蒙受損失不說,投資者可能也會對公司印象減分不少。比如某基金公司曾公告,“暫停大額申購的時間實際是從11月8日15:00起,卻寫成了11月18日15:00起”,如果投資者原準備投資這只基金,可又恰好錯過了11月8日,本以為離暫停申購的時間還早,熟不知卻已經申購不了。雖然只有一個數字之差,卻整整隔著10天,投資者本來準備好資金給貴公司沖規模,現在看來也只能貢獻給別的公司了。
在此之外,當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產品時,基金經理的任職日期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畢竟任職期更長的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更有經驗,對產品本身更了解,但這樣的公告錯誤也是屢見不鮮。少寫了也許影響產品銷售,多寫了那是不是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呢?
更有讓人哭笑不得還有小數點錯位的更正公告。比如“原《浙江浙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投資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告》中浙商匯金鼎盈定增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成本和賬面價值均為17,999,999,98元。”一把投了近18個億,砸這是要重金啊?但之后的更正公告卻是“17,999,999.98元”,一個計數符號的錯誤,就相差了幾個數量級。
有的數值性錯誤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華富基金披露的《華富恒財分級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之恒財A份額折算與贖回結果的公告》,公告正文“二、本次恒財A開放贖回的確認結果”部分的“恒財B的份額”數值有誤,導致后文中“基金總份額”和“恒財A與恒財B的份額配比”的數值均出現錯誤。
此外,還有基金代碼錯誤、電話號碼錯誤也不在少數。這樣一來,投資者要查找基金、咨詢客服,也真是要費一番周折了。
文字錯誤:地址寫成烤雞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還發現,基金公告中,文字性錯誤也占了相當比重,甚至有些錯誤還會成為投資者選擇和購買基金的絆腳石。
其中,出現最多的是基金產品名稱錯誤。比如,把原本屬于“紅塔紅土長益定期開放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更新招募說明書摘要”的標題錯寫為“紅塔紅土盛金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更新招募說明書摘要”。完全不同的兩只基金,要是投資者不小心買錯了,那可怎么辦?
其次,還有基金公告把代銷中介機構的相關信息寫錯。比如,一家中介機構地址被寫成了兩年前搬遷前的舊址、代銷中介機構名稱錯誤等。
如果投資者感興趣,好不容易按公告中的地址找到代銷機構,結果發現是家賣燒雞的店,這樣的場面是不是很尷尬?
遺漏重要信息:沒寫份額凈值
公告信息錯誤的不少,大面積重要信息遺漏的也不在少數——漏掉公布基金份額凈值、漏寫基金持有人份額等重要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今年的季報、半年報信息披露中,就有不少將重要信息遺漏的。試想投資者買了許久的產品,好不容易盼來了基金信息的集中披露,卻連想看的內容都看不到。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有的公告是有既定的模板”,所以在更正公告中經常會有類似錯誤出現。比如當基金公告套用模板時,圖片遺漏或沒有完成相關的信息更改,草草發布當然就會出現錯誤。
復制粘貼錯誤:前年的報告當今年的用
《每日經濟新聞》今年10月報道的《三季度A股斷崖式下跌?不!這是“最懶基金經理”復制兩年前三季報》,就曾提到今年基金三季報披露時,一只基金仿佛讓我們穿越回了兩年前的A股——長盛動態精選混合三季報“報告期內基金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提到,“3季度A股市場出現斷崖式暴跌行情,上證綜指跌幅-28.63%,創業板跌幅-27.14%”。而今年三季度的上證綜指上漲4.9%、創業板上漲2.69%,錯得很是離譜。
之后,記者在長盛動態精選混合2015年的三季報中發現,“報告期內基金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這一部分,和今年三季報一模一樣,相似度100%,完全復制粘貼。很明顯了,復制粘貼也粘錯了地方。好在,之后該公司發布了更正公告,及時糾正了錯誤。
另一家同樣因復制粘貼錯位置而發布更正公告的,也是在三季報中——萬家新利的三季報內容完全整段復制粘貼了二季報的“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部分;三季度的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相關的文字,則錯放在了“公平交易制度的執行情況”里。
新老公司都犯:錯誤面前人人平等
從基金公司角度來看,38家基金公司中既有新公司,也有老公司,似乎是低級錯誤面前人人平等。
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11月,如今剛滿一年。今年7月20日,其成立了自己的首只產品格林日鑫月熠貨幣市場基金。不過成立之后第三天,即7月22日,格林基金便連發兩條更正公告,更正之前份額發售公告和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的兩處錯誤。
首先是在《格林日鑫月熠貨幣市場基金基金份額發售公告》(以下簡稱發售公告),其中“三、5認購資金的劃撥”部分的“大額支付行號”表述有誤,之后發布了更正公告。其次是《格林日鑫月熠貨幣市場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其中“2、基金募集情況: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本基金情況”部分的“格林貨幣A占基金總份額比例”的數據從“0.01%”更正為“48.20%”。不難發現,兩個占比相差甚遠。
記者統計發現,老牌基金公司博時今年也已披露過9份更正公告。其中,博時銀行、銀行B類、銀行A類這3份更正公告說的是同一個錯誤。在博時中證銀行指數分級的二季報中,博時銀行母基金與分級B的份額寫錯。原本二季報中將母基、分級A、分級B的份額分別寫為2440.08萬份、2440.08萬份、9978.97萬份。在幾天之后的更正公告中,終于將三者各自的份額更正為9978.97萬份、2440.08萬份、2440.08萬份。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博時裕利純債的一份更正公告則更厲害了。其中一共指出了4點、8個錯誤。不過,雖然錯誤數量多,但錯誤原因都是同一個——8個錯誤均是基金在前一天披露的分紅公告中,年份信息寫錯:把多個“2017年”寫錯成“2016年”。
低級錯誤:必然影響行業公信力
總的來看,公告出錯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個是季報、半年報集中發布的時候;一個是發行新產品的時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了基金公司相關人員,他們表示,“公告的發布主要是公司監察稽核部和產品部門負責”,“每年季報、半年報、年報發布的時候就比較忙,要匯總核對很多信息,有些時候還遇上網站、網速出問題,可能就會造成很多低級錯誤。”
當被詢問“如何看待如果錯誤太離譜,對投資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時,他們表示,“通常我們都會及時發布更正公告,內部我們也在加強管理,避免出現更多的錯誤。”
公開信息披露是普通投資者獲得產品信息、基金公司信息、基金經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通過我們的統計,仍然發現公募基金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規范。如果低質量的法定公開信息披露不斷發生,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信任度就會不斷降低,這無疑是自毀品牌、自毀信譽。對整個行業來說,低質量的信息披露更是浪費資源,如果不珍惜公開信息披露的義務和權利,就必然會損害行業的公信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