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財業務獨立化運作已成趨勢:“銀行系”資管子公司有望加速落地)
銀行理財業務的獨立化運作,有望隨著資管新規正式公開征求意見而加速破冰。
按照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資管產品資產由具有托管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獨立托管。過渡期后具有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該商業銀行可以托管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
“這部分雖然是對第三方獨立托管的規定,但是在以獨立法人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方面似乎有更多的指向性。銀行理財以獨立法人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應該是未來的監管導向。”中國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規劃研究中心研究員倪男分析稱。
大中型銀行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尚待批準
“銀行系”資管子公司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提法。
2015年3月28日,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同意全資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隨后多家銀行均表態有意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但并未獲得銀監會批準。
有業內專家認為,尚未落地是因為設立資管子公司是銀行綜合經營的重要步驟,涉及重大體制改革,需放到中國金融改革大框架中去探討。
“而如今,有了央行的統一規制和要求,這對整個銀行理財行業是利好,為銀行資管發展打開了一扇窗。”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潘東表示。
《指導意見》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由于銀行的主營業務并不包括資產管理,這意味著銀行理財業務未來將以資管子公司形式來開展。”招商證券分析師馬鯤鵬分析稱。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邱冠華認為,在機構設置上,大中型銀行將設置獨立的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有托管資質的為子公司資管產品托管;暫不具備條件的中小銀行將通過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沒有托管資質的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則必須在第三方機構獨立托管,徹底分離自營和代客。
而在現行不完全獨立的模式下,理財業務受到銀行其他目的的干擾,比如將理財業務作為調節資產負債表、調節監管指標的工具,也造成理財業務偏離了資管本質。
有助于破解剛性兌付難題
專家普遍認為,資管子公司的落地有助于從市場層面破解剛性兌付難題。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資管新規的核心之一就是打破剛兌,設立獨立資管子公司作為打破剛兌的必要制度前提,應該是水到渠成。“因為設立獨立子公司之后,運用的將是子公司的信用而不是銀行的信用,銀行不必為子公司信用埋單。”
曾剛還表示,成立專業子公司主要有兩方面益處:一是風險隔離,防止資管業務風險向銀行蔓延;二是確保資管業務經營的獨立性、專業性,有助于提升核心業務能力。
“銀行資管子公司迎來破冰,這是資管業務發展的最優路徑,既實現了銀行資管業務的獨立法人資格,有助于其獨立持牌經營,也有利于真正打破剛性兌付以及實現風險隔離。”馬鯤鵬說。
青島銀行博士后工作站高緒陽告訴記者,由于歷史原因,社會普遍存在“銀行情結”,認為銀行發行的產品是不應該虧損的。中國由于隱性擔保和政府干預的存在,這種情結更為嚴重。銀行資管子公司的落地有助于化解這一難題,因為“資管”和“銀行”畢竟不是一塊牌照,從感情上講,社會更容易接受“資管系”產品的虧損。
同時,資管子公司的破冰有助于推動銀行的綜合化經營。隨著居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銀行的綜合化經營逐漸成為發展趨勢,但是我國銀行盈利模式相對單一,主要還是依靠“賺利差”掙錢,并沒有形成依靠“收管理費”掙錢的穩定模式。銀行資管子公司的落地可能會糾正目前的經營慣性、突破制度限制,通過資管子公司來鍛煉隊伍、創新業務,探索市場化運作替代內部管理的模式。
“短期來看,銀行資管子公司落地也會帶來利空。”高緒陽認為,首先,資管業務一旦分家,它和銀行就是兩個法人主體,原本銷售自家的理財業務就變為了代銷業務,成本、價格、存款分流等問題都需要搞清楚。其次,一旦成立銀行資管子公司,那么應該會配套系統性的監管指標,不再會只面臨限額管理,而可能會像券商一樣面臨風險覆蓋率、流動性覆蓋率等監管指標,屆時銀行資管子公司是否能在與券商和基金的競爭中占到便宜仍是未知數。
資管行業面臨洗牌
隨著理財業務走向獨立化,資產管理行業的格局將改變,市場各參與方也將面臨重新洗牌。
馬鯤鵬表示,現在銀行理財的一些先天優勢將不復存在,與其他資管產品要站到同一起跑線上。因此,銀行理財的規模、擴張速度會慢下來,但資源會加速向“龍頭”集中,資管能力強、凈值型產品占比高的銀行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發展,銀行資管業務“強者恒強”的“龍頭”格局進程將加速推進。
“將銀行業進行細分,大中型銀行迎來更大機遇。他們具備更多的專業人才、更成熟的資管團隊、更雄厚的財力基礎,并且早已為成立資管子公司準備了多年,希望以市場化薪酬壯大自身投研能力和系統水平,使資管子公司成為真正的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特別是具備托管資格的26家銀行,其優勢更加明顯。”高緒陽分析稱。
對于小型銀行,面臨的挑戰更大。小型銀行大多缺少人力、物力、財力去支撐設立一家子公司,有的銀行資管業務甚至還沒有完全獨立,在未來的競爭中其理財業務可能會受到擠壓,甚至有可能會大批消亡。
“資產管理行業本身并沒有門檻,拋開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談,開展理財業務的銀行就有幾百家,如果全部投入資管領域進行混戰,那么最終能存活的必然是‘大而不倒’的大型資產管理機構,或者是在某些領域投資能力突出的‘特而美’的小型資產管理機構。”高緒陽如是說。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