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日韩免费视频/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昨爱

全時財經

首頁 > 金融 > 正文

中行連番受累企業債券違約案 專家稱銀行風控不能流于形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違約的背后經常可見長期“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鏈運營模式,

但中國銀行仍對高危企業頻頻施以高額貸款

《投資者報》記者 閆軍

12月6日,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丹東港”)的一則貸款延期支付公告,讓市場將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企業違約和銀行授信的風險上來。

根據此前丹東港披露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共獲得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政策性銀行在內的15家銀行授信346億元,已使用210億元。其中,中國銀行授信最高,達105億元,接近總授信的1/3,但丹東港還有83.5億元未用。這意味著,中行對丹東港的貸款,目前有21.5億元存在難以收回的風險。

事實上,根據相關公告,中國銀行近兩年多次出現在包括東北特鋼、大連機床等債券違約企業的授信銀行名單中,并且授信額度均排名靠前,而這些企業無一不是長期資不抵債的企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違約的背后經常可見長期“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鏈運營模式。那么這些信用能力堪憂的企業為何能夠頻頻通過中行風控,貸前盡調情況如何?中行在貸后管理環節是否發現了問題,風險暴露后又做了哪些補救?《投資者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向中國銀行發去采訪提綱,該行有關人士確認收到采訪提綱,但表示當周無法表態,至于何時給出答復也沒有具體說法。

  高負債企業因何屢獲支持

12月6日,丹東港通過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債務集中到期,支付壓力大,流動資金日趨緊張。截至今年11月30日,公司尚有銀行借款利息0.76億元到期未能支付,尚有融資租賃本息1.93億元到期未能支付。

為解決此次債務危機,公告進一步表示,目前公司已成立由15家銀行組成的債務委員會,牽頭人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大連分行。債委會要求,各家金融機構需協調一致,不抽貸、不壓貸、不降級。此外,丹東港正在與銀行及融資租賃公司協商,以到期債務展期或其他方式解決債務問題。

華南一家銀行的支行行長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希望銀行不抽貸已經成為違約企業的套路,而對于銀行來說,也是兩難選擇,銀行抽貸可能意味著企業要破產,錢很難收回,但如果不抽貸、不及時止損,企業經營又不能改善的話,銀行可能損失更多。

丹東港披露的具體數據顯示,涉貸銀行除中國銀行外,還包括進出口銀行、工行、交行、丹東銀行和營口銀行等,其中中國銀行貸款額最高達105億元,超過第二名進出口銀行58億元近乎一倍。所幸丹東港對中行的貸款還有83.5億元未花,實際面臨風險的數額為21.5億元。

丹東港今年中報顯示,截至6月底,公司總負債超過426億元,負債率高達76%,銀行為何會對這樣的企業大額放貸呢?華南一位銀行分析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銀行放貸都有風險,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放貸,關鍵是從盈利角度講,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風控標準,只要銀行確認收益可以覆蓋風險就能通過風控對企業放貸。

然而,在丹東港違約上,很多銀行風控讓位高收益。“一直以來,只要企業規模足夠龐大,又肯接受高利率,銀行就有放貸的沖動。”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這就讓銀行的風控措施流于形式,在授信時無視風險。

任職于一家股份制銀行總行零售部門負責人的姜兆華在日前發表的文章中則給出過更透徹的分析,他表示:“丹東港融資能力相對強”,是金融心目中“絕對的大客戶”,“盡管丹東港也曾爆出拖欠工人工資等不利征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經營信條,讓銀行券商癡心不改,‘蒙眼’狂奔。”此外,金融機構扎堆給丹東港放款融資,“很重要的原因來自金融機構的考核壓力”,只要企業能滿足為銀行的考核需求,它們就有放貸發債的內在動力。“在資金買賣需求上,丹東港與銀行可謂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對不良率走勢影響不明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報》記者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為丹東港授信最高的中國銀行近年來頻頻現身于一些著名違約事件的債權人名單中,且授信額度或貸款數額居前。

比如根據連續9次違約的大連機床在今年7月31日的公告可以看出,中國銀行有21.61億元資金牽涉其中,成為其最大的債權人。2016年4月至今連續十余次違約的東北特鋼集團的債權申報中也顯示,中國銀行以近56億元債權居首,該行大連中山廣場支行被指定為債權人會議主席。所幸今年8月份,大連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東北特鋼破產重整方案獲得通過,其對銀行的債務也有望得到解決。

此外,中國銀行還是已被暫停上市的*ST吉恩的第二大債權人。*ST吉恩在11月28日披露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債務逾期已高達81億元。而其去年9月份公布的逾期借款及欠息明細表顯示,中國銀行向其貸款了1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報》記者查閱*ST吉恩公告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包括浦發銀行(600000)、興業銀行(601166)等多家債權銀行起訴了*ST吉恩,但未發現中國銀行。

宋清輝表示,一般來說,如果企業財務狀況日益惡化,銀行最終都會采取啟動破產重整程序等方式來挽回損失。至于中國銀行如何追討欠款和風險暴露的貸款,該行并未作答。

僅以上述四家違約企業披露的數據進行計算,中國銀行已有超過111億元的資產存在不良風險。該行財報顯示,其今年前三季度資產減值損失498億元,同比減少142億元,降幅22%;不良貸款總額1527億元,不良貸款率1.41%,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由于中國銀行未就上述風險暴露的貸款處理進展等問題回復《投資者報》,故無法衡量上述財務數據是否已涵蓋或部分涵蓋了這111億元,因而也就無法評估對該行不良率趨勢的影響。

不過宋清輝表示,今年三季度有不少上市銀行的數據顯示不良有所回穩,但是現在認為不良見底還為時尚早。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