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議已久的“現金貸”監管“靴子”終于落地。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明確叫停金融機構的“助貸”模式,嚴禁“砍頭息”與暴力催收。
大浪淘沙始見金。業內人士認為,面對空間廣闊的消費信貸市場,整肅“現金貸”將引導融資需求向正規金融體系回流,擴大銀行業零售客戶群體規模,而簡單依托第三方機構提供客戶流量入口的放貸模式將日漸式微,場景化及風控能力將成為消費金融的競爭焦點。
“正規軍”將獲益
目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主體繁多。數據顯示,“現金貸”業務余額規模1萬億元,其中,非持牌機構的業務規模約為6000億元。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最新發布的“現金貸”報告顯示,截至11月19日,該技術平臺發現在運營“現金貸”平臺2693家,各類用戶近1000萬人,全部平臺的人均借款金額約為1400元。
“總體上看,‘現金貸’的風口已經落幕,而那些此前堅守場景分期、堅守低利率模式的平臺,將在行業分化中占據更大的優勢。”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
據業內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正規的消費信貸主體包括以銀行信用卡、消費金融公司為主的金融機構,也包括一些互聯網平臺,例如騰訊的微粒貸、螞蟻旗下的借唄和花唄以及京東的白條,這些都是依托場景優勢、數據優勢,為用戶提供高效率、低利率的消費信貸產品。
“我們認為,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將有堵有疏,一方面打擊違規機構;另一方面將給予正規金融體系更多政策性利好。比如,近期資管業務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旨在重新構建大資管框架。資管產品體系的優化將提升市場資金對正規金融產品的偏好。”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沈娟表示。
對不同銀行影響不一
據記者了解,目前銀行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參與“現金貸”業務,一是直接提供信用貸款產品;二是作為“現金貸”的資金提供方,政策落地對不同銀行影響也不一樣。
“銀行一般通過信用卡中心等部門或成立消費金融公司提供類似‘現金貸’的信用貸款產品,由于牌照齊全、風控嚴格,因此預計監管政策不會對銀行‘現金貸’業務造成負面沖擊。”國泰君安研究所研究員邱冠華表示。
他認為,監管落地后,尾部平臺不斷離場,但借貸需求又切實存在,部分相對優質的客群會轉向銀行尋求服務。因此,預計業務將不斷向龍頭集中,信用貸款業務實力強的銀行將受益。
銀行主要有兩種方式為“現金貸”平臺提供資金,一是“助貸”模式;二是購買平臺發行的ABS。由于資金出借的收益率較高,又無需支付風控、管理等成本,還能參與普惠金融業務,因此這兩種方式尤其受城商行、農商行喜愛。
《通知》要求,“助貸”業務應當回歸本源,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同時也不得撮合銀行業金融機構資金參與P2P網絡借貸。
“這也就意味著,銀行為‘現金貸’提供資金的兩類主流模式都將走入歷史。因此,必將對部分開展此類業務的中小銀行造成沖擊。在具體執行中,預計將禁止增量,逐步清退存量。”邱冠華表示。
中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肖斐斐也認為,以往參與“助貸”業務和購買“現金貸”ABS產品較多的銀行(主要是中小銀行)可能會在短期內面臨業務調整。不過,規范發展有利于銀行深入挖掘收益風險更加匹配自身的消費金融產品。
有分析人士表示,今后合規“助貸”的需求必然會提升,具有相關核心風控能力的銀行將從中受益,獲取新的業務增長點。
消費金融將更注重場景化
“未來消費貸款的投放更加強調場景化以及風險控制能力,更利于擁有渠道優勢的大中型銀行。”沈娟告訴記者。
長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鐘偉也表示,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將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消費金融日益場景化,消費成為一種基于衣食住行或者喜怒哀樂的場景型消費;二是消費金融日益熱點化,踩對熱點可能就先一步觸達消費沖動的靈魂;三是消費金融市場的碎片化,各路資本都想將消費金融掠為囊中之物。
科技金融公司在場景化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諸多金融科技公司在釋放金融科技正能量的道路上,正在做出越來越多的積極嘗試。有業內專家提出,傳統商業銀行應加強與科技金融公司的合作。
“商業銀行可以借助新型金融科技機構的大數據,了解客戶整體金融行為,對用戶的行為、偏好、習慣進行刻畫,對用戶的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通過模型的方式進行科學的計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李虹含對記者表示。
在風險控制方面,李虹含還建議,銀行應提前建立反欺詐、信用風險評估、智能風控引擎、外部數據整合、風控管理制度“五維一體”互聯網科技驅動的風控體系,實現貸前審批、賬戶管理、客戶實時跟蹤、資金監控、貸后催收全周期覆蓋的監控程序。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