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
2018年3月2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文件《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整治辦函[2018]29號文),專門針對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整治工作進行驗收、處置。
此次文件主要涵蓋兩個方面的重點內容:一是明確了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本質等。明確了資產管理類型的范圍,將“引流”認定為“變相代銷”,文件表述指代相對明確,有助于互聯網資產管理機構實施自查自糾。二是布置了違規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整治驗收工作,規定依托互聯網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的行為整治期限,以及互聯網資產管理整治工作的驗收流程及分類處置方式,同時還明確了互聯網資產管理風險整治的其他相關要求,有助于互聯網資產管理機構整治驗收工作穩步推進。
近年來在互聯網資管行業發展中,存在經營模式和經營方式混雜的問題。部分沒有基金代銷牌照的互金平臺開展此類業務尚處于無牌經營的狀態,并且會涉及一定程度的監管套利。與此同時,大部分互金平臺并未明確聲稱打破剛兌,因而會通過平臺自保或三方擔保等方式進行隱性剛兌。這種隱藏的風險受到了監管者的重視。
因此,“監管”已經成為自2016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主旋律,對風險點的處置和資產泡沫的防控為金融監管機構的工作重點。對于互聯網資產管理行業的整治出臺的文件也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前期給予了互聯網資產管理機構充足時間實施自我整改,這次出臺的《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則給出整治工作的確定成果,“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當前,隨著跨行業、跨機構、跨平臺的各類層層嵌套的跨界金融產品涌現,各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參與其中,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獲得野蠻增長的同時,其法律風險和隱患也在不斷積累。
互聯網資產管理中的嵌套是指金融資產交易所、銀行、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將一個底層金融資產一次次轉讓過程中一層層承諾回購。資產嵌套的主要目的就是擴大杠桿或繞開法律對于牌照準入或投資者合格性的要求。資產嵌套的每層嵌套都可能抬高了杠桿,而且通過嵌套也繞開了金融監管,擴大了風險。資產嵌套最終的回購者是底層金融資產的提供商,底層資產一旦出現問題,風險會層層傳導、擴大,而且期間可能出現很多問題,最終售賣者可能難以獲知底層資產的真正來源,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跨界金融產品涌現
暗藏風險不斷累積
很多嵌套中的金融資產涉及合格投資人條件、投資者人數、宣傳手段、經營牌照的要求,這都可能導致互聯網理財線上交易存在合規性問題。無金融牌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可能涉及非法集資,有資質的金融企業可能在發行、交易和銷售等環節違反相應監管要求而受處罰。日益嚴格的穿透式監管也將使得平臺的合規性風險更加突出。
這次通知中提到對于網貸機構將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剝離、分立為不同實體的,應當將分立后的實體視為原網貸機構的組成部分,一并進行驗收,承接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的實體未將存量業務壓縮至零前,不得對相關網貸機構予以備案登記。同時還要求各地應加強擬備案的網貸機構的股東資質審核,對于存量違法違規業務為化解完成的互聯網資產管理機構,不得對其實際控制人或股東投資設立的網貸機構予以備案登記。剝離互聯網資管業務發放牌照,對于規范網貸機構互聯網金融服務、管控和避免風險串聯可以說是采取的一大有力舉措。金融市場中的集資行為若是缺乏必要的監管,往往容易放任資本市場中盲目跟風投資的行為,投資者的盲目性所造成的跟風效應也往往容易使得投資的人數與投資的規模都急劇膨脹,一旦風險發生便會產生惡果。因此,法律對該投資行為,在準入條件上都應當有嚴格的規定。互聯網理財以互聯網作為宣傳渠道,其涉及的人數之廣,數額之大往往極易使其觸及法律禁止的“紅線”。這次通知的下發,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屬于特許經營業務,將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統一給具有金融牌照的機構,有效地防范化解了互聯網資產管理領域的風險。
6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
存在一定難度
未持證機構的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仍然較多,要在2018年6月底前對未持證機構存量業務清零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這次文件也提供了一定緩沖的可能。個別從業機構情況特別復雜、卻又必要適當延長整改時限的,應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并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相關部門負責后續整改監督及驗收。這種情況應當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從業機構情況特別復雜、卻又必要適當延長整改時限的,二是應當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
互聯網資產管理產品多層嵌套,每層嵌套時都有可能加杠桿,以至于整個鏈條疊加后杠桿水平極高,造成金融機構資產規模虛增,資金體內循環,融資成本提高;同時“通道”機構盡職調查能力不出于對投資人的保護,很多非標類金融資產都有合格投資人的要求,且不能對外公開宣傳,這些限制性規定導致金融資產的線上交易存在合規性問題。另外,就是未取得金融許可證的資管機構從事以資金為標的的金融資產管理。也正是由于互聯網資產管理產品結構的復雜,目前要實現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的監管,一方面,要從根源上解決金融風險的監管問題,特別是“一行兩會”的金融風險監管職責,這亟需跨部門形成合力,統合治理,才能實現“金融安全”,風險治理取得成效。在監管措施上,應當采用監管科技(Regtech)理念,建立大數據共享機制,切實落實風控措施;另一方面,互聯網理財平臺也應當加強自身的風險防控意識,針對互聯網理財中各項風險點,利用科技手段將風險控制措施前瞻性落實。
互金資管整治工作
應切實保障投資者權益
金融消費者保護原則是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整治中的核心原則。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的不斷推進,許多缺乏金融常識的金融消費者無法正確認識金融產品,從而識別風險、做出判斷,互聯網金融監管措施必須在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框架下進行,以保護金融消費者為基本原則。此次互聯網資產管理整治,明確了在各省開展整治工作時,要做好風險應對預案,避免形成連鎖反應和交叉傳染。對擬取締對象要穩妥制定取締方案,協調機構實際控制人做好兌付安排,對停止金融服務工作作出具體安排,確保取締工作平穩有序。各省整治辦承擔主體責任,協調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全面落實源頭維穩措施,積極預防、全力化解、妥善處置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維護社會穩定。此外,筆者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不僅需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資管平臺的監管,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自律規范也必不可少。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