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債務違約“黑天鵝”事件的背后,是金融監管的持續深入,以及資管新規的出臺和去杠桿的推進。對此,一位評級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強監管下的信用收縮是近期違約頻發的直接觸發因素。
每經記者 冷輝 每經編輯 王可然
進入5月以來,包括*ST中安在內的多家公司密集出現債務違約事件。一系列的債務違約“黑天鵝”事件的背后,是金融監管的持續深入,以及資管新規的出臺和去杠桿的推進。對此,一位評級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強監管下的信用收縮是近期違約頻發的直接觸發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Wind資訊數據顯示,在2018年二季度,評級為AA及以下信用債總到期量大約有5500億元,三季度、四季度均有5000億元上下的總到期量,而在2019年一季度的總到期量也有4600多億元,這意味著評級為AA及以下信用債到期償還壓力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表示,在嚴監管緊信用的金融環境下,以民企為代表的相對弱勢企業會持續受到沖擊,信用風險或貫穿整個2018。
違約頻發因融資整體收緊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研究覃漢、劉毅等人認為,年初以來的信用債市場,民企依然是信用事件重災區,需要從決定企業流動性以及違約風險的四點因素說起,分別是企業內部盈利現金流、外部融資現金流、資產負債表靜態流動性和外部支持,發行人最終走向違約一定是這四道屏障均被打破。
從這四點來看,2018年民企內部現金流小幅好轉,但外部現金流繼續收縮,資產厚度及外部支持偏弱導致其信用風險依然居高不下。具體來看,首先是上市民營企業盈利小幅好轉,但積重難返;其次是外部現金流的大幅惡化成為主導信用風險的主要因素;最后從資產負債表靜態流動性和外部支持的角度來看,民企同樣占據下風。
天風固收認為,與以往常見的“行業景氣度下行,導致盈利惡化”或是“實際控制人風險”導致的民企債違約不同,本輪違約的民企債普遍帶有外部融資整體收緊、公司再融資渠道幾近枯竭,導致流動性危機的特征。整體而言,本輪違約潮是在去杠桿和強監管的宏觀環境下發生的,違約主體的主要融資渠道普遍受到限制。
一位大型城商行的一線業務部門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民營企業違約,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的債券,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一般民營企業發債很難,基本上是發不出來。現在發債條件也都比較苛刻,不像以前比較寬松,后續的融資渠道一旦受阻,也沒有其他的資金補充渠道和來源,肯定會面臨違約。如果是地方的龍頭民營企業,政府可能會支持,如果政府不救助的話,難言樂觀。靠自身經營發展還錢是很難的,現在很多民營企業擴張太快了,一旦資金鏈受阻甚至斷裂,違約是不可避免的。
行業信用利差繼續走闊
在信用違約的另一面,記者注意到信用利差也在擴大。據興業證券固收稍早前的研報,進入2018年,長端負債成本下降最為明顯,但低等級信用利差走闊幅度是最大的,信用風險在上升。
光大證券固收研究近期的跟蹤數據也顯示,行業信用利差繼續走闊,其中民營企業AAA、AA+、AA級的信用利差也都出現擴大趨勢。Wind資訊數據則顯示,一年期和三年期的企業債信用利差(以國開債為基準)即中債中短期票據信用利差AAA/AA+/AA均同向擴大。
興業固收認為,這是由于政策層面開始推向緊信用和結構性去杠桿,信用風險壓力在提升。加上管控非標融資和地方政府違規債務清理,企業融資渠道收緊,融資難度進一步上升,民企的風險暴露持續,高負債、低資質的國企和融資平臺也在所難免。
此外,融資收縮的壓力在上升,銀行信貸額度偏緊,理財規模的收縮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年初以來信用風險持續爆發,低資質主體的風險暴露是在加速的。從市場反映看,信用風險目前已經是結構性上升。民企進入2018年明顯被要求更高的溢價。資質較弱地區的中低等級融資平臺利差走闊非常明顯,且在2018年之后加速飆升。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喬永遠對記者表示,對于風險事件與利差走闊的關系,風險事件是主因,信用利差走闊是結果。信用利差的走闊意味著市場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風險市場化的特點,即市場對風險的認識在加強,風險溢價正在提高。風險溢價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安全資產的負債成本,但同時也使得風險偏高的主體在剛兌打破之后,為自身付出更高的融資成本。
喬永遠提到,風險事件與利差走闊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個別民營企業身上已有所體現。個別民企相對于國企,原本就有規模小、外部支持弱、財務質量不高、擔保關系復雜、實控人影響大等特點,而近期出現風險事件的民企,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過去幾年擴張過于激進。這一輪金融去杠桿有助于調整道德風險,使得過于激進的企業承擔較大的流動性壓力,這也印證了“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這句話。
債券市場風險仍待釋放
上述城商行一線業務人士對記者表示,實際上不少民營企業發債一直比較難,如今“違約潮”影響下就難上加難了,需要更多的增信措施。民營企業的債他們一般也是不去認購的,AA及以下級別的債本身也不容易發出來。
同時,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8年6-11月,主體評級在AA及以下的債券總償還量保持在月均逾7100億元的規模,跟今年前五個月月均7600多億元相差并不大,這表明中低等級的發行人償債壓力依舊。
有評級機構人士表示,伴隨監管的進一步趨嚴,信用收縮周期仍將繼續。疊加風險暴露背景下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信用資質較弱、對外部融資依賴度過強的民營企業、央企邊緣化子公司及地方競爭性國企的融資環境或將進一步惡化,債券市場的風險仍待進一步釋放。
該資深評級人士認為,違約頻發是我國債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標志。成熟的債券市場應該實現對信用類資產的風險定價。在系統性風險緩釋的環境下,“排隊違約”概率很小;但結構性壓力下,信用分布中處于邊緣化區域的主體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國泰君安固收表示,信用風險頻發,一方面會對過低的評級利差造成沖擊,另一方面會進一步降低市場風險偏好,疊加監管陸續落地可能引發的流動性壓力,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短期也會承壓,即便是降準后債市已經跌了很多,但目前來看還是很難出現像樣的上漲。而從信用風險的性質、當前的流動性以及民企自身的狀況來看,當前信用違約潮對債市的沖擊不太可能復制2011年的情況。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