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右
規模偏小基金的運作值得關注。上周五,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一只混合型基金凈值暴跌逾5%,跌幅遠大于主要指數。當日,上證指數跌0.73%,滬深300指數跌0.53%,創業板指數跌1.89%。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以保險銀行等藍籌股為主,漲多跌少且上漲幅度大于下跌幅度。
不論從當日市場表現,還是重倉持股表現來看,上述混合型基金的跌幅都不應當超過5%,然而,該混合型基金的兩類份額中,A類份額大跌5.44%,C類份額大跌5.77%,表現明顯異常。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十大重倉股分別為中國平安、工商銀行、法拉電子、中國銀行、濟川藥業、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國國旅、新華保險、上汽集團。
上周五,這10只重倉股中,5只上漲,4只下跌,還有法拉電子橫盤,其中,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漲幅超1%,跌幅最大的濟川藥業也只下跌0.96%,另外3只下跌的個股為持倉第八至第十位的中國國旅、新華保險和上汽集團。
截至一季度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市值占基金凈值比約60%,而股票總持倉為87.37%,也就是說,剔除十大重倉股,其余持股市值占基金凈值比約為27%。即使十大重倉股之外的其他股票全部跌停,該基金的凈值跌幅也不應超過3%,那么,為何基金凈值暴跌逾5%?
市場人士分析,大概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從一季度末至今,過了兩個多月,基金經理已經大舉換倉,換倉后的品種當日大幅下挫,不過該基金的兩位基金經理任職兩年多,持倉一直相對穩定,突然大舉換倉的可能性較小;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前一個交易日出現投資者巨額贖回,但基金仍然持有較高倉位,放大了未贖回投資者當日的凈值下跌損失。目前來看,后者可能性較大。
通俗一點說,假設一只基金規模1億元,某單一投資者持倉9000萬元并突然贖回,而基金未提前賣出持倉,在第二天市場出現波動時,如果1億元凈值下跌0.5%,即跌去50萬元,由于9000萬贖回的按前一個交易日凈值贖回,這跌去的50萬由未贖回的1000萬凈值的投資者承擔,實際凈值跌幅即為5%。
從公開資料看,這只混合型基金今年一季度末A類份額為1.03億份,C類份額為23.66萬份,份額較去年底已經縮水約70%,并且縮水后單一機構持有份額仍然高達92.8%,某單一機構持有基金份額9592萬份,因此,該基金遭遇巨額贖回可能性大。
事實上,該基金在一季報中也提示了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較高的風險:“本基金在報告期內存在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基金總份額20%的情形,在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如遇投資者巨額贖回或集中贖回,可能會引發基金凈值劇烈波動,甚至引發基金的流動性風險。”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