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治堅
來源: 伍治堅證據主義
每到年末,我們都會看到一大堆對下一年的金融市場進行各種預測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們總會言之鑿鑿地告訴讀者,哪個資產會上漲,哪個資產會下跌,哪個行業是風口,有暴富的機會。
做預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但問題在于,這些預測是否準確,對讀者是否有價值?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就不難發現,大多數在當時看起來很有道理的預測,與現實的走向往往差之千里,錯得離譜。
01
比特幣和黃金,誰預測對了?
在這里和大家先分享幾個比較奪人眼球的關于2018年市場的預測。
下圖是美國的投資分析員Nick Maggiulli在個人推特上公布的一些機構和個人對比特幣的價格預測[1]。這些機構或者個人對比特幣都極度看好,預測比特幣的價格在2018年年底會達到幾萬美元。甚至還有人預測,到了2020年,比特幣的價格會上漲到100萬美元。
然而,事實是,截至2018年12月10日,比特幣的價格為每枚3400美元左右。
那些聽信了這些比特幣價格預測,并且在其價格狂升時購入的投資者,不知道此時的心情如何。
我們再來看看大家對于黃金價格的預測。
美國的金融作家James Rickards最近幾年對黃金情有獨鐘。2018年年初,Rickards在接受采訪時說道[2]:“2018年黃金的價格會爆發,我們現在處于一個很長的黃金的牛市中的第三年。”Rickards對黃金價格的預測是每盎司1萬美元。
另一位美國的金融作家,Peter Schiff從2010年開始就預測美國會發生惡性通脹[3],因此黃金的價格會漲到每盎司1萬美元。
然而,市場的實際情況是,截至2018年12月10日,黃金的價格為每盎司1248美元左右。
02
屢測屢敗的中外金融機構
再來看看對經濟數據的預測。我在這里舉的例子是歐洲中央銀行ECB。
從2013年開始,歐洲央行每年都會做出預測,歐元區的核心通脹率會在接下來的1—2年逐步上升到2%左右[4]。但事實上,歐洲央行被持續打臉。從2013年開始,歐元區的核心通脹率從1.2%左右逐漸下降到0.7%,然后在2017—2018年間又逐步上升至1%左右,離歐洲央行2%的目標還有不小的距離。
歐洲央行對于歐元區失業率的預測也和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從2014年開始,歐元區的失業率比歐洲央行的預測下降得快得多。在過去幾年中,歐洲央行預測歐元區的失業率在未來的1—2年會下降0.5%左右。但事實上,歐元區的失業率在2014年到2018年的四年中下降了3.5%左右,平均每年下降0.88%左右,完全出乎歐洲央行的意料之外。
類似的情況,在中國的金融圈也屢見不鮮。
2017年11月,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5],A股指數有望在2018年年底前實現雙位數收益。王首席表示,促使A股在2018年乘勢而上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和產業整合的發展趨勢,以及地產資金輪動和國際資金對于A股的支持。
然而,截至2018年12月10日,滬深300指數在2018年已經下跌了22%左右。要達到年底前雙位數增長的目標的話,中國A股在12月份剩下的三個星期里需要上漲30%以上。
2018年1月,證券時報記者沈寧和許孝如在采訪了六家大型私募基金后撰文[6]指出,多數公司認為2018年股市系統性風險很小,可能延續結構性分化。比如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指出,高質量增長為2018年的中國經濟帶來投資價值。海外資金對中國由低配到標配,投資者結構及投資邏輯偏好將決定中國市場的全球價值。菁英時代執行總裁吳小紅表示,從長期看,中國經濟的偉大復興不可逆轉,未來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強國、消費強國、資本強國。在這種大趨勢下,一定要做多中國,一定要做多大風口。和聚投資首席策略師黃弢表示,展望2018年,A股市場環境將好于2017年(注:2017年滬深300指數上漲21.7%)。
03
投資者該怎么辦?
舉上面這些例子,是想告訴大家,每個人都熱衷于閱讀關于未來的預測,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基于證據主義去仔細檢驗那些預測的正確性,就會發現很少有人能夠持續地做出準確的預測。這是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而不同資產的價格走向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動因、大國之間的博弈決策、短期的供給需求,以及市場中眾人的樂觀和悲觀情緒。如果未來那么容易預測,那么這些預測家們直接去市場上低買高賣就能輕松賺取豐厚的投資回報了。但現實情況,顯然要殘酷的多。
說了這么多,很多讀者心中一定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投資者,我究竟應該怎么辦?
基于發達國家市場過去百年的金融歷史的研究顯示,市場在短期內的走向不可預測。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拉長,就能發現幾條普遍規律,比如長期來看,股票的投資回報最好,房地產次之,債券再次之(注:基于歐美市場過去百年的金融歷史)。多元分散的投資策略,能夠給予我們最優的風險調整后收益。投資者最應該關注的是降低投資成本,盡量以低成本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投資目標。
本人在歷史文章以及《小烏龜投資智慧》系列書籍中反復強調,投資者應該理解,金融市場在短期的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因此,投資者想要通過短期預測去進行低買高賣的擇時操作,無異于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只會在瞎折騰之后獲得更差的投資回報。
更加合理的投資策略,是基于“控制成本、有效系統和長期堅持”的投資原則,以低成本的指數基金為核心,建立一個涵蓋多地區和多資產的多元分散的投資組合,并且堅持長期持有和系統化的再平衡。這套投資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有效應對上下波動充滿未知性的金融市場,獲得我們應得的投資回報。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1]Nick Maggiulli, My Favorite Investment Writing of 2018.
[2]Shiffgold, $10,000 Gold
[3]Shiffgold,Peter Schiff: A Huge Wave of Inflation Is Going to Engulf the Planet
[4]Zsolt Darvas, ECB's huge forecasting errors undermine credibility of current forecast
[5] 中國網財經,中金2018年A股展望
[6] 金融投資報,六大私募展望2018年A股市場:經濟企穩風險降低 A股或延續結構性變化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時需注明出處:全時財經 - http://www.clothingreviews.net/jinrong/20181214/46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