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風險就是守護價值,拆解套路就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資本市場天然信息不對稱,各種套路層出不窮。在成熟的市場里,有效的做空機制是對套路的制衡,質疑是推動市場凈化的牛虻。
但大A股的情況有所不同,盡管有融資融券等工具,但整體上仍然是個單向做多的市場。于是,專業的券商等賣方研究機構往往報喜不報憂,大眾媒體由于缺乏必要專業知識,雖有影響力卻無處著手。一團和氣之下,中小投資者愈發弱勢,稀里糊涂中被一茬又一茬的割韭菜。
還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像面包財經這樣的獨立第三方研究機構有了發聲的渠道,而這種聲音也越來越被金融監管部門重視。
一個很明顯的例證就是,監管部門對于獨立第三方研究機構針對上市公司質疑的反應速度越來越快,監管介入的速度,以小時計。
比如在“神藥”莎普愛思(603168.SH)事件上。
12月8日,面包財經發文講述了“神藥”莎普愛思三年多砸下超9億廣告費的故事。當然,這個事情的前半段早就已經是熱點了。
當天,浙江證監局向莎普愛思發出了《關注函》,追問相關事宜。
浙江證監局在關注函中直接要求莎普愛思回應面包財經以及其他媒體相關文章中的質疑, 并且直接給上市公司劃出了五條重點,其中三條就是來自面包財經的文章。
既然監管如此給力,上午7點多發出的文章,當天就直接發函,要求上市公司逐條回應。那我們不妨把詳細的數據再列一遍,以免像上次白云山那樣,面對質疑發公告“澄而不清”,結果逼得交易所出手發出長篇問詢函。
五年間廣告費由0.79億增至2.63億 年均復合增長率27%
2011-2015年期間,莎普愛思廣告費用支出明顯高于凈利潤。且隨著營收規模的擴大,廣告費用占營收的比例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2011-2016年,莎普愛思廣告費由0.79億元增加至2.63億元,營業收入從4.09億元增加至9.79億元,凈利潤由0.68億元增加至2.7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7%、19%及32%。
與此同時,公司的研發費用卻連廣告費的零頭都沒有,且占營收的比例正在逐年下滑。
根據公司公告:2016年,莎普愛思研發費用為2902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僅為2.97%。同年,廣告費占營收的比例為26.84%。
以下為公司近年研發及廣告費投入情況統計表:
重要股東減持 第二、三大股東合計套現超5億
減持是證監局關注函的另一個要點。
在上篇文章中,面包財經提到,作為公司的發起人之一、第二大股東王泉平自2016年5月以來,開始持續減持公司股份。其持股比例由原本的16.86%下降至2017年6月1日的10.16%,合計套現約4.35億元。
但實際上,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第三大股東上海景興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在這一期間也有減持,且在執行減持計劃的過程中,其還由于誤操作賣出為買入導致短線交易9500股。
不考慮誤操作股份,2016年5月以來,這兩大股東合計減持1322.34萬股,套現參考市值估計約5.4億元。
此外,股東的減持計劃還在進行中。
2017年9月,第二大股東王泉平發布了減持計劃公告,預計減持股份合計將不超過 666.18 萬股,即不超過莎普愛思總股本的 2.68%。目前,該減持股份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手握35.41%解禁股 大股東還能扛多久?
2017年7月3日,公司大股東陳德康解禁8787.66萬股,占到總股本的35.41%。以下為公司限售股解禁時間表:
另外,根據2017年三季報,大股東所持股份中處于質押狀態的有1918萬股。
第二大及第三大股東已經付諸行動,大股東的心何處安放?
目前,莎普愛思持續停牌中,巨額解禁股壓頂,被困其中的中小股民們的心又該何處安放?
揭示風險 就是守護價值
毫無疑問,監管部門是倡導價值投資的。歷史也證明,治理良好的資本市場不僅能為企業融資,也是投資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一個有效途徑,比如美股。
次貸危機之后,美股已經走牛了接近十年,各大指數頻創新高。事實上,最近幾十年美股是典型的“熊短牛長”,即便是“9.11”和一度哀鴻遍野的次貸危機,也只是長達百年美股超級大牛市中的幾波漣漪。
在這樣的市場里,即便你沒有專業知識,只是購買指數基金并長期持有,甚至簡單的定投,都能獲得不錯的收益。通過資本市場“藏富于民”,實際上是美國強大的原因之一。
那么,為何美股“熊短牛長”而A股甚至港股則“牛短熊長”,每次曇花一現的牛市,總以漫漫熊途收場?
中國經濟不好嗎?當然不是,三十年前,中國GDP只相當于日本的零頭,而現在已經遠超日本,緊追美國。當年“超英趕美”的口號,在幾十年之后,真的已經實現。
是中國沒有好公司嗎?當然不是,即便是在美國最強勢的互聯網領域,中國也產生了BAT。
問題在哪里?為什么十年前上證指數6124點,而今天只有3000多點。別扯什么指數失真,深證成指的表現也好不到哪里。道瓊斯指數和恒生指數里也都是大公司。
我們是否要更深入的反思?錢很多,但被各種善用套路的資本大佬隔了韭菜。沒有有效的監管,必然套路橫行,中小投資者勢必淪為韭菜。
美股監管體制舉世聞名,但不僅僅是靠美國證監會,做空機制、集體訴訟、獨立的媒體監督都功不可沒。
以集體訴訟為例。一旦上市公司存在欺詐行為,各種律師事務所為了自身利益,會協助小股東發起集體訴訟索賠,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大股東、高管等在集體訴訟中可能會傾家蕩產。日復一日,上市公司欺詐成本提高,市場自然凈化。
類似于渾水這樣的做空機構,雖然被很多人指責,但實際上在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盡管其動機是為了自身獲利,但本質上是一種“市場化監管”的力量。揭露上市公司舞弊行為,刺穿泡沫,實際上推動了資本市場的凈化。
市場本身就是一種監管力量,多空對決從來就是資本市場的常態。
沒有制衡,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資本市場。要慢牛,要進入資本市場新時代,從去偽存真開始。
連TM財報都是假的,你跟我扯什么快牛慢牛。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