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人愛存錢、怕借錢。但如今,這樣的評價已經不合適了。
想想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消費狀態:
買衣服下館子,
信用卡,刷刷刷!
出國旅游,
信用卡,刷刷刷!
網上購物,
花唄,借借借!
白條,打打打!
刷信用卡,借螞蟻花唄,打京東白條,滿足了一切消費欲望。但當還款日期臨近,你的心里一定很慌,工資到手就沒,甚至不得不繼續刷卡才能維持生活,從此陷入惡性循環。
你知道有多少人陷入了這種狀況嗎?
先看一組數據
2018年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經達到711.48億元。要知道,在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76.89億元,相當于8年翻了8倍。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金額達711億元
5月24日,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11.48億元。小編統計歷年數據發現,與2014年的357.64億元相比,信用卡逾期額度已經翻番,與2010年相比,更是增長超過8倍。
數據來源:央行
不過,不能孤立地看待信用卡逾期。
再看另一組數據。
今年一季度,我國信用卡人均持有數量也達到了歷史最高值——平均每人0.44張,與2017年底相比,增長了0.05張;而2017年的人均持卡量增幅創下了歷史新高,增長了0.08張——以13.9億的總人口計算,即增長了1.11億張。
兩組數據對比可見,信用卡逾期額度和信用卡數量正相關。而且,2017年是重要的時間點。
那么,2017年到底發生了什么?
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這兩駕馬車,消費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拉開了供給側改革的大幕。
要發揮消費的作用,就得完善相關的服務,信用卡就是其中之一。于是,2016年4月,央行就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信用卡新規”),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實施。央行表示,在此前的規定下,信用卡對鼓勵消費、擴大內需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信用卡新規給予了銀行信用卡定價的自主權,具有里程碑意義。免息期、最低還款額、透支利率的放開,改變了之前所有信用卡都只能執行央行統一規定、千卡一面的局面,為促進銀行開展個性化服務、展開差異化競爭創造了空間。
銀行瘋狂掙搶信用卡市場
面對新規,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紛紛響應,通過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均在2017年取得了高速的增長。
我整理了五大行(工、農、中、建、交)財報發現,2017年,五大行的信用卡貸款(透支)金額同比大幅增長,其中,農業銀行(3.61 -0.55%,診股)增幅超過了30%。對比2016年增長數據可見,五大行信用卡貸款(透支)金額增速幾乎都實現翻番。
數據來源:各銀行財報
與國有五大行相比,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發展速度更加迅猛。
數據來源:各銀行財報、融360
為了信用卡這個巨大的市場,各家銀行也是使出渾身解數,積極搶奪線上、線下生活、支付場景;發力移動支付,融入共享經濟,衣食住行各個環節一個都不放過,甚至一改此前對支付寶等線上支付工具的態度,積極與互聯網巨頭合作。
爭奪消費金融這塊蛋糕的不僅有銀行信用卡,還有互聯網金融公司。同樣在2017年,不少網貸公司的業績實現大幅增長。例如,趣店2017年凈利潤達到21.64億元;微眾銀行凈利潤達到14.48億元;宜人貸凈利潤達到13.72億元。同時,2017年下半年,還出現一波互聯網金融公司上市潮:趣店、融360、拍拍貸、樂信等公司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強監管推動消費金融規范發展
雖然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在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大幅增長,但信用卡整體保持著健康的發展。因為,2017年,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26%,占比較2016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2018年一季度,該占比進一步下降至1.23%。
信用卡發展健康,并不意味著整個消費金融沒有風險。網貸的野蠻生長,影響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不少網貸平臺還涉足“校園貸”、“現金貸”,暴利、催收不當等問題也成為焦點。
而且,網貸平臺的現金貸業務壞賬率很高,但其依靠高利息創造出可觀的利潤回報。
一波監管潮之后,網貸平臺業績受到沖擊。進入2018年一季度,趣店的凈利潤同比下滑32%。而網貸之家今年以來發布的網貸行業月報不完全統計發現,一季度停業平臺約為105家。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