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家有個不成文規矩,“不在辦公室做跟店鋪相關的決定。”張劍慧最高紀錄是一天跑了四個城市,指出問題,留出一周的時間完善。每到一個新的門店,她會從用戶角度全程體驗一遍,車庫在哪里,店面是否好找,商品擺放是否整齊,員工培訓如何等等。
雷軍認為新零售的核心是提高效率。類似小米之家的線下實體店,共同點是做多SKU。但雷軍認為單純增加SKU是死路一條,“過了一定數量之后,管控的難度會增加。”
目前小米商城約有2000個SKU,線下店根據門店面積不同,SKU從100到300不等。選取標準是小米商城中購買頻次最高的產品。主要聚焦三類:智能居家產品、健康酷玩產品、出行類產品,每一個都不是高頻消費,但疊加起來就會從低頻變成高頻。
經過兩年的打磨,團隊做出一套復雜的模型來考量門店的表現,坪效、費用率、轉化率等。坪效是每平方米的效率,小米之家目前可以做到27萬元,在消費電子領域排名世界第二,第一名是蘋果,可以達到40萬元。
費用率是成本和營收的比例,小米之家的費用率與小米商城基本持平,為傳統零售行業的一半。轉化率則可以做到傳統行業的七倍。
用戶的熱情一度讓雷軍產生錯覺,“好像我們開到天涯海角,他們都會去。”開店之初,剛剛邁出步的雷軍有點犯怵,再開一家店不是自己跟自己搶生意嗎?周圍不斷有人鼓勵他不要停下。后來雷軍想明白,十公里以內,每個商圈開一家都沒有問題。
雷軍在臺上演講,臺下是歡呼聲不斷的米粉攝影:史小兵
“干滿三年,開出1000家店才算入行,我們現在離入行還遠得很。”雷軍在采訪時說。張劍慧認為管理會是接下來面臨的一大風險,目前團隊有3000人,90%剛過試用期,只有10%左右的老員工,如何讓小米的價值觀傳遞給每一位員工,這是主要挑戰。
截至去年年底,小米之家全國門店有五十余家,以一周開一家店的速度推進。今年年初雷軍給團隊定下的目標是全年開兩百家,平均一兩天就要開一家。最忙碌的時候是今年10月1日,張劍慧將團隊里的200人分成二十組,十多個城市的20家店同時開業。
當被問到小米營收線上線下比例是否出現大的改變時,雷軍回復,“暫時貢獻有限,1000家之后將會形成規模。”但他給出一個預期,當小米之家占到15%的營業額時,會對小米和行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力。目前小米之家更多的價值在于商業模式構建和對品牌的提升。
回歸商業
從0到國內第一,小米用了兩年半時間,亂拳打死老師傅,雷軍也沒想清楚怎么就成了第一。“我是去年才學會手機交付。”去年小米出貨量下滑,原因之一是經歷了兩次、每次長達2~3個月的嚴重缺貨。
事實上,手機廠商與供應鏈處于博弈兩端,當手機廠商處于爬坡、創新能力較強時,供應商會做出配合姿態。但當面臨更多選擇,品牌又處于勢均力敵的競爭局面時,供應商又會掌控稍多一些話語權。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