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鐘偉
2018年有可能是中國所面臨的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乃至政治社會環境復雜多變、黑天鵝頻出的一年。這就要求中國金融政策偏向于保守和謹慎。
2018年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意外減速
2018年,世界經濟仍將溫和復蘇,而中國則從過去的追求高速增長轉為追求高質量的發展。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同時要求“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這將是中長期內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從目前來看,還很難對高質量發展進行評估。從這個角度來說,2018年中國經濟適度保持中高速增長仍然是必要的。因此我認為,2018年中國經濟下行的幅度會是有限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列為明年“三大攻堅戰”的首要目標,但并沒有特別強調去杠桿,這反映出在有效控制住增量風險之后,目前的宏觀經濟去杠桿是一個優化存量的過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財政政策不變,穩健貨幣政策保持中性,我個人傾向于認為,中央已經預估到了2018年內外部經濟局勢的復雜。所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是留有余地的,而不會像目前市場所預期的那樣更加趨緊。因此我相信防控金融風險是一個中長期的挑戰,不急于一時,而在于長遠。
貨幣政策方面,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仍然是合理適度增長,因此我們大體可以判定,中國央行不會縮表,貨幣供應的總閘門不會收緊,總體流動性還將維持基本穩定。另外,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均衡穩定,可以預期2008年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尤其是對美元)會繼續保持一個穩中略升的態勢。
財政政策方面,由于外部有美國減稅政策壓力,加之中國也在不斷強調為企業降低稅費負擔,2018年的財政政策其實也看起來是留有余地的。更多的資金將投向民生和環保領域。今后兩三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我認為2018年并不會出現令人意外的減速。
嚴監管之下,金融體系穩定性逐步提高
從2015年中國股市異常波動到現在的兩年多時間,金融行業一直在加速整治和防范風險。我們可以看到,影子銀行系統的逐漸消退、互聯網金融尤其是P2P亂象的治理、表外資產重新回到表內、非標資產重新回到標準,以及新近關于虛擬貨幣的治理等等,這些金融整治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
實際的效果可以從三方面看出來。首先,中國經濟重新走上穩定向好的局勢,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穩定并且在恢復,集中體現在匯率向好、經濟運行向好;其次,實體經濟運行質量有明顯改善,供給側改革以及金融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使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2016-2017年的盈利情況持續好轉;第三,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也在逐步提高,整個金融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尤其是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在改善。
所以總體上來說,中國金融行業擠泡沫的進程已經完成了大約2/3。我們回顧2016年底時的銀行、證券、保險三大行業,銀行主要是銀行理財,證券主要是券商基金的通道類業務,保險主要是保險資管,三大行業非標類表外資產有將近一百萬億,2017年非標類資產基本上沒有大的增長,并且在深度壓縮,資產新規出臺之后會壓縮的更厲害一些。
同時,整個金融機構銀證保在2017年都維持了相對的穩定,資本收益率良好,資產不良風險的暴露有序可控。2017年全年表外非標資產增量很小,展望2018年,金融體系去杠桿去泡沫不再是增量的問題,而是圍繞存量問題逐步化解和處置。所以總體上,我相信2018年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良好,金融行業本身由于各種新規的出臺需要進一步去杠桿、去泡沫,但這并不構成特別大的問題。
盡管有許多學者認為中國金融體系處于明斯基時期,我個人并不贊同這種說法。所謂明斯基時刻的金融脆弱性,并不是一個理論,而是一個假說,缺乏實證基礎。中國金融體系最脆弱的時候應該是在2012到2015年期間,2015年之后到現在,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在逐漸增強,風險在加速釋放,所以現在提所謂的中國金融處于明斯基時期,是對當前金融形勢的一種誤判。
2018年是黑天鵝頻出的一年
2017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十九大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預示了2018年金融體系的工作重點,總體上可以概括為提高中國金融體系抵御風險或者沖擊的能力,這些沖擊極有可能來自于國內,也有可能來自國際。
很多人在問,為什么2017年中國金融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都不約而同地指向穩中偏緊的態勢?這需要結合今后幾年中國所面臨的一系列內外部風險通盤考慮,是為了應對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沖擊而必須采取的一種姿態。
我個人傾向于認為,2018年將是黑天鵝頻出的一年。
一是不安定的世界局勢,全球格局在次貸危機之后產生重大拐彎,全球治理有碎片化的風險。比如朝鮮半島局勢變幻莫測,中東局勢一旦生變仍足以影響全球經濟。再如特朗普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姿態,在新近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中國被特朗普定義為長期的,戰略上的對手國家。兩大對手之間如何做到和而不同,或者最低限度的斗而不破,就很難。正是由于看起來次貸、歐債大危機逐漸過去了,更多大國在危機后才產生了內外政策的大轉彎,這種轉彎往往更孤立、保守和右傾。舊格局在蝕變,新秩序尚未初見。中國應對外圍成堆的黑天鵝小心應對。
二是美國呈現“雙頭駕駛”之勢,白宮、國會分坐正副駕駛,行車方向和軌跡隨時生變。特朗普政府班底略呈不齊整和混亂之勢,國會仍然兩黨紛爭。這使得美國的內外政策無論戰略還是細節都不明晰。中美之間全面戰略對話在當下至關重要,但這種“雙頭駕駛”導致中美關系缺乏持續良好和可執行溝通的渠道,溝通成果如何落實也存在不確定性。
三是全球流動性收緊,和資產泡沫呈水火之勢,難以共存。2016年底開始,全球流動性開始趨緊,主要經濟體都在紛紛退出量寬,走向加息,中國也不例外。人民幣信貸和頭寸日緊,資金成本相對昂貴,而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比2017年慢,同時中國內部又存在著防風險目標之下貨幣、宏觀審慎和監管三重疊加、層層加碼的問題。2018年情況可能更嚴峻些。相比之下,2009年到2017年,全球資產價格一路高攀,其中美國股市和中國樓市尤其高不可攀。政策制定者象是在走鋼絲,既要平衡增長,又要防范資產泡沫,這種平衡術實在難以拿捏。
因此,2018年有可能是中國所面臨的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乃至政治社會環境復雜多變、黑天鵝頻出的一年。這就要求中國金融政策偏向于保守和謹慎,但這種保守和謹慎也不能過嚴,也要留有政策斡旋和調解的余地。
慎防政策超調帶來的風險
我認為,2018年需要防范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疊加甚至引起政策共振的風險。盡管2018年是黑天鵝頻出的一年,需要政策相對保守,但是也不能因為強調要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政策從上到下層層加碼,造成超調。
導致中國政策可能出現超調風險的原因在于,我們并沒有精確定義什么是高質量的增長,也沒有提出明確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具體目標,這就導致在執行的過程當中,上有政策、下有加碼的政策,最后壓力迅速向基層、向企業疊加。
這正是習近平同志最近在追求高質量發展、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背景下所提出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逐漸開始流行,這使得本來用意良好的經濟金融政策可能會超調,甚至帶來風險。
從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是留有余地的,因此2018年的各項宏觀政策疊加之后的超調也許是可以避免的。
觀照已有政策的實效,適實調整,留有余地,不松到放任,也不緊到撞墻,若即若離,游刃有余,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平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