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亞云
“我的KPI里從來沒有營收和利潤”,網商銀行行長黃浩在接受搜狐財經專訪時說。
作為銀監會批準的中國首批5家民營銀行之一,由螞蟻金服作為大股東發起設立的網商銀行開業至今已逾兩年。2016年,網商銀行的凈利潤為4.04億元,營業收入為26.36億元,其中24.04億元來自利息凈收入。這個成績在銀行業中不算出色,甚至有些微薄,但在民營銀行營收普遍較低的行情中還算亮眼。
據中國經濟網披露,截至2016年年末,在獲得銀監會批準開業的17家民營銀行中,除了網商銀行與微眾銀行以外,其他各家民營銀行的營業收入均在10億元以下。此外,多家民營銀行高管離職,“門檻”提高至20億元后多家上市公司退出民營銀行籌建等消息都為這個新興的領域蒙上陰影。
究其原因,只有一個線下網點或沒有營業網點帶來的攬儲困難、個人賬戶I類賬戶未放開遠程開戶、大型銀行的強勁競爭都可能是其發展路上的桎梏。
資金來源:同業資金占六成,成本利率6%
黃浩接受搜狐財經專訪時表示,網商銀行資金主要來源于一般性存款和同業資金,分別占比40%、60%。此外,網商銀行還和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同時按照監管有關規定,也會自持一部分相應的證券化資產。
資金成本方面,網商銀行“隨行就市”,約為年化6%,商戶的貸款利率在年化8%到14%之間,具體會根據商戶不同風險狀況和盈利狀況而定。
(網商銀行行長黃浩介紹線下業務/圖片由受訪方提供)
黃浩講的故事里,超市老板獲得了3萬元貸款來升級店面,錄音工作室創辦者獲得了4.8萬元購買錄音設備,老人之家經營者貸到了6萬元來添置暖氣和棉被……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描繪了網商銀行用戶的一幅畫像:臨時需要資金周轉的小本生意經營者。
“500萬甚至1000萬貸款的企業我們認為是中型企業,他們由中大型金融機構提供服務;貸款20到100萬之間的是小型企業,由一些農商行等提供服務。”網商銀行的目標用戶群體是中國幾千萬的小微企業,這些企業絕大多數的貸款都在20萬以下。黃浩認為,這是一塊有待開拓的巨大市場。
在這些小微商戶中,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阿里電商,還有新開拓的線下商戶。今年6月開始,網商銀行推出針對線下小微企業的“多收多貸”服務,半年不到,已經有超過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截至目前,網商銀行線上與線下貸款業務的比例為8:2。
除“多收多貸”服務外,搜狐財經獲悉,從今年10月開始, 網商銀行大股東螞蟻金服針對線下小商家打出多維組合拳,從支付、貸款、保險到營銷全方位布局,推出“多收多賺”計劃,包含多收多免、多收多賒、多收多得、多收多保等系列服務,并宣布未來三年將累計為線下小商家提供貸款超過1萬億。
不良率0.78%:用金融科技把“壞人”挑出去
“數以千萬計的小微企業在辛辛苦苦經營,但是因為技術的限制沒有得到過好的金融產品,確實需求在這里”。黃浩認為,從前不是不想做線下企業金融服務,而是沒有能力,今天技術發展到這一步,拓展線下商戶水到渠成。
黃浩介紹,如路邊賣水果或者煎餅果子的貨攤,經營時間從早上6點一直到24點,而他們在網商銀行統計的申請貸款的時間分布,是從0點到24點,24小時都有商家在這兒貸款,從晚上7點之后到第二天早上的6點之前貸款量,這些小微企業占到整個我們貸款量30%
如何把“不觸網”卻有資金需求的商戶接到網上?網商銀行將“碼”作為介質。通過收錢碼,線下商家可以接入網商銀行體系,使用貸款、余利寶、阿里巴巴賒銷服務、保險服務等,也可以接入螞蟻金服的花唄。今年6月至12月,逾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網商銀行的貸款,筆均貸款金額僅7615元,平均資金使用時長為50天,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達到35%。
從小微商家切入誠然有廣闊的市場可以探尋,但背后的風險同樣不可忽視。無擔保、沒抵押、缺風控數據,都是阻礙傳統金融方式服務線下小微商家最重要因素。
網商銀行試圖用金融科技解決風控的難題:10萬多的指標體系,100多項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是網商銀行風控的核心,將科技置于主導地位,而不是傳統的輔助角色,相應地,人員配置更加精簡。截至2016年底,網商銀行員工總數為303人,黃浩透露,“接近200人都是技術相關同學,服務155萬家企業”。
黃浩解釋了AI篩選與傳統風控的邏輯區別:“傳統的信貸風控理念往往先把人預設為‘壞人’,但網商銀行從不預設任何一個‘壞人’,我們把每個人首先看成是好人,然后用大數據的風控技術把其中少數的‘壞人’挑出去”。從結果來看,目前為止網商銀行的風控行之有效:截止11月底,網商銀行線下經營者貸款的不良率為0.78%,99.15%的商家能夠按時還款。
在專訪中,黃浩不否認未來輸出網商銀行金融科技的可能性。“如果金融機構需要,我們也可以開放,雙方的技術和風控優勢1+1是大于2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