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近日多家信托公司收緊股票配資業務,包括暫停新增有中間級的配資業務、暫停新增單票配資業務。
業內人士指出,上述舉措實質上是下調了目前股票信托的配資杠桿比例。上述兩類業務在近年來較為流行,被用于炒股、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員工持股、杠桿收購、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領域,杠桿比例較高。在近期信托產品作為重要股東的“閃崩股”頻現的背景下,上述最新舉措值得關注。
兩大“貓膩”股票配資業務
具體來說,所謂“有中間級的配資業務”,就是在結構化證券投資信托產品中設置劣后級、中間級、優先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3:1:8”、“3:2:10”兩種模式。實際上,這是一種頗有“貓膩”的“玩法”。根據目前的監管文件,股票信托產品的杠桿比例原則上不超過1:1,最高不得超過1:2,而通過設置中間級則可以規避這一監管。以“3:1:8”模式為例,通過設置中間級,名義上將中間級計入劣后級,但實質是計入優先級,以此打政策擦邊球將杠桿比例變相放大至3:9,也就是1:3的比例。“3:2:10”模式更是可以將杠桿變相放大至1:4。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上述模式頗為流行。
所謂的單票配資業務,顧名思義,就是一只結構化信托產品只持有一只股票。這也是2017年較為流行且頗有“貓膩”的“玩法”。根據目前監管規定,在結構化信托業務中,單個信托產品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股票最高不得超過該信托產品資產凈值的20%。為了規避這一限制,一些信托公司通常發行一個結構化信托產品,投資于另一個單一信托產品,由該單一信托去買股票。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單票配資業務中,也用了“3:1:8”、“3:2:10”等模式進一步放大杠桿。
后面還有一個“王炸”
知情人士指出,一些信托公司近期收緊股票配資業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托業“嚴監管”。2017年年末以來,多家信托公司被密集處罰,行業龍頭中信信托表態通道業務規模只減不增,近日某信托公司更是宣布暫停開展通道業務,種種現象均印證了信托行業迎來“嚴監管”,控制規模成為信托行業2018年的發展共識。
在此背景下,有中間級的配資業務、單票配資業務這類本身就合規性存疑,打擦邊球的業務受到了沖擊。
值得關注的是,對場外股票配資影響更大的“王炸”是大資管新規。2017年11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進行征求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以下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一)公募產品。(二)開放式私募產品。(三)投資于單一投資標的私募產品,投資比例超過50%即視為單一。(四)投資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產比例超過50%的私募產品。
此外,該文件還對杠桿比例做出嚴格限制,并明確“中間級份額計入優先級份額”。
對此,某大型信托公司合規總監認為,根據上述條款,純投資股票、債券的資管產品均不能分級,意味著目前的場外配資模式不能做了。另一位銀行資管負責人亦坦言:“新規出臺之后,近幾年在市場流行的結構化配資模式將趨于消退,無論是單票配資還是組合配資。”
盡管目前這一“王炸”還沒正式扔出來,并且具體執行有待于相關監管機構進一步出臺細則,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不要對”實施細則”放寬限制抱有太大幻想。某信托公司副總經理就坦言:“大資管新規是對各類資管機構進行規范而尋求的公約數,未來由各監管機構出臺的實施細則可能會更嚴格”。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