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大額存單具有低風險、高收益、期限靈活、流動性強、辦理手續簡便的特點,作為穩健型理財產品一直受到市民青睞。
小布聯合上海銀行同業公會,整理了滬上部分銀行個人大額存單最新情況。目前個人投資者認購起點金額下降為20萬元,年化利率較基準普遍上浮40%左右,有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2年、3年和5年等9個期限品種可以選擇。詳情請見下文↓
部分國有商業銀行
部分其他商業銀行
延伸閱讀:大額存單利率率先上行 大行上浮至基準1.45倍
第一財經記者從一位城商行人士處獲悉,近期,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農商行的大額存單利率上限上調,已分別由之前的1.4倍、1.42倍、1.45倍上調到1.5倍、1.52倍及1.55倍。
第一財經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最新發行的大額存單發行利率均達到基準利率的1.45倍,超出了此前1.4倍的上限。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未來要做的市場改革是存貸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這兩個軌道的利率逐漸統一。機構人士認為,取消基準利率并采用市場基準利率是大方向,放開大額存單利率浮動上限,是利率市場化推進的一部分。
大額存單利率上行
記者從多家銀行獲悉,大額存單利率近期明顯上行,上浮比率已超出此前央行規定的上限。
第一財經記者從浦發銀行上海某支行處獲悉,該行本周發行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已達3.99%,較基準利率上浮45%,而此前的大額存單利率上限為基準利率1.4倍。
四大行中,建設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已經先行上調,該行4月14日發行的一年期個人大額存單產品利率為2.175%,較基準利率上浮45%。
農業銀行遼寧分行4月16日起,一年期個人大額存單利率也調整至基準利率1.45倍。
多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結構性存款大熱或是大額存單利率上行的誘因之一。據介紹,大額存單是銀行面向低風險偏好客戶攬儲的一個重要方式,但自主定價能力弱于結構性存款。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央行數據統計,結構性存款在2018年前兩個月累計增加14074.32億元,超過此前11個月的累計增量。截至今年2月底,結構性存款總存量達到8.4萬億元。
興業研究分析師梁世超對記者表示,結構性存款的發展助推了利率市場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銀行對存款的自主定價能力。但和傳統的執行法定利率的存款相比,目前結構性存款存量仍然很小,在銀行負債占比較低。
除了大額存單利率上限上調,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人士表示,近期各行感受到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不僅體現在大額存單利率上限調整,也表現為定期存貸款與衍生品的掛鉤。
一位國有大行北京分行人士對記者透露,該行擬推行基于存款和理財的利率互換產品,以一年期定期存款為例,將客戶存款利率上浮至1.92%,客戶敘做與浮動利率(DEPO)的掛鉤利率互換后,客戶收取的利率即為一年期DEPO+0.32%。
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
近期,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分論壇上表示,中國正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中國仍存在利率“雙軌制”,存貸款方面仍有基準利率,而貨幣市場利率完全由市場決定。目前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可根據基準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據商業銀行自身情況來決定真正的存貸款利率。
“其實最佳策略是讓這兩個軌道的利率逐漸統一,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市場改革。”易綱稱。
梁世超對記者表示,近期市場上也傳聞存款利率上限將取消,從大方向看,取消基準利率并采用市場化的基準利率是改革方向。
梁世超稱,存款定價上限若放松,商業銀行短期內爭奪存款、大幅上調存款利率的概率不高。目前存款定價上限若松綁將有助于彌合“貨幣市場-存款”利差和“貸款-存款”利差,有助于加速存款回表進程。
天風證券孫彬彬則認為,大額存單往往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最開始階段。如果大額存單利率上行,將推進“表內利率市場化”,對整個金融市場與資管行業格局都將帶來深遠影響。
他進一步分析道,近10年來,伴隨著銀行理財規模的快速發展,表外利率已經具備市場化特征。然而,銀行理財作為資管產品的一種形式普遍具有剛性兌付的特征,并不符合“資產管理”的本源含義。并且由于以資管產品的形式存在,事實上規避了存貸款業務的金融監管。
孫彬彬認為,與市場化的表外利率不同,放開大額存單或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代表的是以表內利率浮動為代表的利率市場化。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