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作者 李國強/文
截至2017年11月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計71只股票被掛上ST或*ST的標簽。據2017年三季報,這些公司中有38家在2017年1-9月份實現了盈利,大概率能夠全年盈利,其中19家扣非后利潤為正數,如果年報順利通過審計,它們可以安心摘掉ST的帽子了。凈利潤為正而扣非凈利潤沒能為正數的,由于滿足了基本的要求,也可以繼續戴著ST的帽子再茍延殘喘一年。
作為上市公司中最為極端的一個群體,為了保住“上市”這塊金字招牌,這些ST公司的各種神操作還是非常吸引眼球的。本文以*ST銳電(601558)為例,了解其花樣百出的保殼方式,來挑戰一下投資人貧乏的想象力。
處境艱難
每次自駕出去游玩,會看到許多山頭上豎立著大風車,有時候會找個好的位置停下車來合影,這便是近年來非常普及的風力發電裝置。但是,由于風電的特殊性——波動性和間歇性——導致了部分區域的棄風限電,再加上中國的能源管理存在著不足,資源配置過度集中,風力發電成為一種“過剩”能源。相應的,風電配套廠商也就受到了市場的清洗。華銳風電就是一家慘遭市場洗禮的風電公司,2016年,由于棄風嚴重,虧損高達31億元(2015年虧損44.5億元),公司證券簡稱也再次戴上*ST。
通過*ST銳電的年報,可以發現這家公司2016年過得步履維艱。
兩家全資子公司大連裝備、大連臨港的總面積共計55.5188萬平方米的兩塊土地被政府認為是閑置土地,下發了《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后來交了罰款才要回來。
由于和連云港中復連眾的仲裁糾紛,公司持有的四家子公司股權以及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被司法凍結。*ST銳電與中復連眾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持有的上海華銳100%股權及其相關債務和收益一并轉讓給中復連眾,轉讓價格為2.49億元,用于抵償公司對中復連眾對應數額的債務;與江蘇華銳、中復連眾簽訂《資產轉讓協議》,將江蘇華銳部分資產作價2.81億元,用于抵償公司對中復連眾對應數額的債務;以上兩項合計抵償債務金額為5.3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原第一大股東萍鄉市富海新能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減持公司股票,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被動成為第一大股東。
而公司股價也一路步入下滑,從2016年年初的4元多,坐滑梯到了年末的2元多,現在進一步滑至1元股。
事實上,風電是一種非常值得大力提倡的新能源,由于中國現階段缺乏統籌,補貼政策不夠合理,風電建設過度集中,造成了虛假的過剩,并讓相當一部分企業遭受嚴重損失,這對行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與大部分經營不善、產能落后的其他ST公司相比,*ST銳電的技術實力并不差。先后完成了 SL2000/110/116/121高原型與臺風型、SL3000/121臺風型、SL5.X/155新一代海上機組的設計開發工作,并承擔了上海市科委“深遠海上風電機組設計開發及運維相關技術研究”課題、科技部“海上風電場送電系統與并網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子課題等科研任務。此外,還擁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授牌的、以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為研究對象的國家級研發中心——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在海上風電機組技術研發領域實力雄厚。
這么一家有實力的企業卻背著巨虧的重負,2017年的日子也不太好過。為了確保不退市,與一些激進開展多元化經營、重大資產重組的企業不同,*ST銳電采用了保守治療的方式。雖然保守,卻也竭盡全力,幾乎運用了所有可能的“財技”來保殼。
八方來援
一般而言,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只需要一種或者少數幾種“財技”就可以挽救退市風險,而*ST銳電則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會計科目。
常見的“財技”主要包括:會計估計變更、政府補助、投資收益和關聯交易等。由于在2013年使用過一次會計估計變更的“財技”,因此不好在2017年故技重施,但其余的技巧在2017年半年報和三季度季報中悉數登場:
一是縮減主營規模。2015年,*ST銳電營收13.9億元,凈利潤-44.5億元;2016年營收9.4億元,凈利潤-31億元。好像發現了個規律:賣得越少賠得越少,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于是,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ST銳電實現營業收入4300萬元,只有上年同期的八分之一,營業利潤縮窄到-1.6億元,凈利潤變成了3.7億元。
二是沖回資產減值損失。以前發生的減值損失,能找回一點是一點。必須要提2016年的減值準備,在上市公司年報附注標準格式的14項減值準備中,常用的有8項,而*ST銳電在2016年用掉了7項,合計超過11億元。由于華銳風電在2016年虧損31億元,因此,這11億多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并沒有讓企業的虧損性質發生改變。
但是,這些巨額的減值損失卻為來年的凈利潤埋下了伏筆。在2017年的三季度報表中可以看到,資產減值損失沖回了6000萬元,在年報中,這個沖回的數字可能還會擴大。
三是出售子公司獲取投資收益。與第一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全資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大連)臨港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大連)裝備有限公司轉讓給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美其名曰優化閑置資產,提高整體資產質量,降低日常經營費用,減少負債,實現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經營風險。實際上借此項業務,華銳風電獲得了2.2億元的關聯方投資收益。
四是政府補助。許多效益較差的公司,關鍵時刻都會有政府拔刀相助。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上市公司是地方的納稅大戶和對外宣傳的名片,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政府往往會給予名目繁多的補助,協助企業渡過難關。*ST銳電獲得了政府4300萬元的補助,與其他類似企業相比,雖然金額相對低了點,但相對于上年度1700萬元增加了一倍還多,并且能在最終的2017年年度利潤表里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是處置固定資產。這也是ST類公司常見的獲取利潤的一種方式,賣房、賣車甚至賣車位來謀求利潤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這方面*ST銳電并沒有太大手筆,但也沒有錯過,僅僅處理了140萬元的固定資產。
六是索賠收入。半年報中在營業外收入里有高達4.13億元的索賠收入,這是最讓筆者吃驚和難以理解的神操作了。竟然從與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重工機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那里要到了4億多元的質量賠償,后兩家公司分別是第一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孫公司。這一年來,第一大股東為華銳光電操碎了心,2016年僅收購閑置子公司和支付賠償就為之掏了6億多元,這個大股東當的也是相當的憋屈。
根據公告,*ST銳電與第一大股東旗下的這兩家公司自2006年開始合作,截至2017年5月31日,累計拖欠供應商貨款13億元。截至2017年5月,針對供應商的全部產品所產生的全部故障問題(公告的這一部分是很有想象力的,全部產品都有質量問題),提出總額為12.96億元的故障索賠,經雙方共同甄別確認,其中7.03億元為非供應商責任,供應商不承擔賠償責任,其余5.93億元責任待確定。針對待確定部分索賠,雙方根據共同委托的第三方專業機構(英國Romax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諾邁士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出具的失效分析鑒定報告劃分質量責任歸屬,最終確定需承擔的賠償責任為5.35億元。本著友好合作(同一個老板怎么都好合作)的原則,雙方決定賠償金額為4.13億元。
但是,*ST銳電并沒有真正拿到這筆錢,只是在拖欠的大額貨款里抵扣掉了這一項。因此,*ST銳電的現金流并沒有因此得到任何改善。
七是預計負債沖回。由于*ST銳電2015年年度財務造假,導致證監會立案調查,考慮到可能面臨的訴訟賠償,公司在2016年提取了超過8億元的預計負債。但是到2017年9月份,2017年度實際僅支出了幾十萬元。這是一個留給未來的蓄水池,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還可以開閘放水增加利潤。
八是關聯交易。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是利潤“修飾”的重災區,由于關聯交易操作方便、利潤可控,幾乎所有ST企業都存在著大額的關聯交易。截至2017年9月,華銳風電累計實現銷售收入僅有4300萬元,而3.7億元的凈利潤構成大多來自非經常性損益,其中主要包括兩部分: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這兩部分基本都是第一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來買單。
涉險過關后的華銳風電何去何從?從公司提供的半年報里,可以讀到了管理層的雄心壯志:公司積極調整發展戰略,緊抓陸地低風速、分布式、多能互補、微電網以及海上項目蓬勃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布局風電產業,致力于實現“以風電產品研發制造為核心,集新能源產業投資、綜合服務與金融服務為一體,多元化經營發展”的企業長期發展規劃。
筆者也真誠地希望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從事新能源的企業欣欣向榮,還給我們一片藍天。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