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IPO過會率僅為43%,而新三板企業的過會率卻連平均值都沒有達到。
截至昨日,新三板IPO上會企業共12家,其中5家獲通過,6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新三板企業過會率僅為42%,低于整體過會率43%的水平。
對于開年首月新三板企業過會率較低這一現象,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表示:“綜觀上會的6家被否三板公司的被否核心原因,持續盈利能力依舊是發審委最關心的問題。但信息披露問題、毛利率異常和員工人數異常變動也逐漸成為發審委關注企業經營是否穩定的新重點。”
此外,截至昨日,IPO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共432家,其中新三板企業占111家,占比為26%,與去年前三季度占比數據持平。加上已進行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的新三板IPO項目共有582家,儲備項目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新三板企業IPO
過會率僅為42%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告統計,截至2月6日,今年以來發審委審核51家公司IPO申請,22家獲得通過,26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不包括取消審核的公司)為43%。其中,51家上會公司中有24%的企業來自新三板,共12家;22家順利過會的公司中新三板轉板企業占5家。此外,6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1月份,新三板企業過會率僅為42%,低于整體過會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本報記者根據廣證恒生研究數據了解到,去年前三季度,共有21家新三板企業上會,17家新三板企業過會,過會率達81%。顯而易見,新三板轉板過會情況在今年首月沒有打出一個“開門紅”。
從主承銷商角度來看,今年1月份,共有10家券商參與新三板企業上會項目,4家順利過會的新三板IPO項目分別來自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東莞證券、安信證券和申港證券。其他參與到新三板IPO上會的券商有招商證券、天風證券、開源證券、國金證券和東吳證券。
值得關注的是,1月份,安信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和申港證券保薦的所有IPO項目以100%過會率實現大滿貫,凸顯其承銷實力。
1月份被否的6家新三板企業中,有2家疑因持續盈利能力被否,4家分別因信息披露問題、關聯交易問題、毛利率異常和合規性問題而被否。對此,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表示:“綜觀上會的6家被否三板公司的被否核心原因,持續盈利能力依舊是發審委最關心的問題。但信息披露問題、毛利率異常和員工人數異常變動也逐漸成為發審委關注企業經營是否穩定的新重點。”
長城證券擬IPO項目
多半為新三板企業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昨日,IPO審核申報企業已達到2529家。
其中在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共432家,包括“已受理”狀態的有68家,“已反饋”的有250家,“已預披露更新”有103家,“中止審查”有7家,“暫緩表決”有4家。此外,已進行備案輔導的企業家數占據半邊天,達1555家,另外還有542家申報企業已終止審查。
在432家正常IPO審核狀態的企業中,新三板企業占111家,占比為26%,與去年前三季度占比數據持平。其中包括“已受理”狀態13家,“已反饋”狀態71家,“已預披露更新”25家,“中止審查”2家。已進行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的新三板轉板企業還有471家。
總體來看,有582家公司準備或者已經申報新三板IPO項目(不包括終止審查狀態項目),新三板IPO儲備項目再創歷史新高。對此,某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三板公司在掛牌之后,經營、財務更加規范,而且信息披露比較透明,這極大縮短了輔導申報時間,因此保薦機構也愿意為該類企業的轉板提供服務。此外,新三板市場現存的交易制度問題、融資需求、競爭對手已經發行上市等等都導致更多的新三板公司走向IPO之路。”
從保薦機構角度來看,目前共有87家券商參與到新三板轉板IPO項目當中。
其中,國金證券和國元證券的新三板IPO儲備項目數量并列第一,為25家。其次是招商證券和廣發證券,并列第二,為24家。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和海通證券分別位列第三、第四,新三板IPO儲備項分別為23家和21家。
從新三板企業IPO占比來看,保薦數量排名前十的券商中,長城證券的新三板企業IPO占比最高,達57.14%,其次是國元證券,為48.08%,此外,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和東吳證券保薦的新三板企業IPO占比也超過40%。
從IPO整體儲備數量較大的保薦券商來看,其新三板轉板項目占比相對較低,均在30%以下。其中以116家IPO儲備數量排位第一的中信建投證券的新三板轉板項目占比僅為16.38%,排名第二的廣發證券的占比僅為21.82%,排位第三的招商證券僅為22.64%。
本站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