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零食第一股”來伊份危機四伏:高層震蕩凈利下滑9成,被指已無線上機會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道
雖頭頂“休閑零食第一股”光環的來伊份(603777),如今卻烏云重重,深陷產品質量安全、高層震蕩等多重危機之中,3月1日,來伊份公司董事會收到來自公司副總裁馮軒天的書面辭職報告,報告書中稱,由于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
近來,來伊份公司高層頻繁更迭,股東代表監事、公司董事等高管相繼離職。在外界看來,之所以近半年來公司頻頻出現高管離職,與來伊份近年來盈利下滑不無關系。確實,和其他零食企業同行比較,來伊份的業績下滑很嚴重,2018年凈利下滑90%以上。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多年來未能跟上時代的改革步伐,頑疾很難治理,未來留給來伊份翻身的機會很小。
高層頻繁震蕩
3月3日,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關于公司高管辭職的公告》顯示,董事會已于2019年3月1日收到公司副總裁馮軒天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馮軒天辭去在公司擔任的副總裁職務。來伊份方面表示,馮軒天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其辭職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來伊份近期人事頻繁變動。在去年12月,來伊份公司分別收到股東代表監事鄒曉君先生和董事兼董事會秘書張潘宏女士的書面辭職報告。其中,張潘宏女士辭去公司董事職務、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后將繼續在公司工作。
高管離職也讓資本市場對其頗為擔憂,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試圖采訪來伊份,但截至發稿前,來伊份方面尚未回復。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成立,如今已經成立17年了,而且還在2016年10月作為“休閑零食第一股”在上交所上市,開創了零食企業上市的先河。
根據來伊份官網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在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安徽、山東等地區,共開設直營門店 2111家。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在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安徽、廣州等超過15個省份開設加盟店,總計250多家加盟店。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開店數量的逐漸增多,也給來伊份埋下了隱患。根據來伊份公司近期發布的2018財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8年全年公司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將暴跌90%以上。
錯過電商渠道紅利期
對于利潤遭遇暴跌的奇怪現象,來伊份高層表示,由于目前國內零食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加入這一行業,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保持公司目前所處的行業優勢地位,來伊份近年來一直在布局線下渠道,引進管理人才等,從而增加了相關費用。
據悉,來伊份近期一直在擴大公司線下門店的規模。2016年年底數據顯示,來伊份公司旗下的門店總數量為2260家,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門店數量激增至2628家,其中直營門店數量達到了2350家,一年半的時間里直營門店增加了270多家,大面積的線下門店擴張,自然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這也是導致來伊份凈利潤暴跌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線下零食連鎖店的熱度正在逐漸消退,零食消費者轉而被線上零食品牌吸引,來伊份因此流失了大量門店客戶,為了維持公司的經營業績,不斷擴張線下門店規模,來伊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行業人士指出,相比于線上零食品牌,來伊份還有著諸多的劣勢,高昂的門店租金成本,人員開支,服務管理成本等等,都在降低公司的毛利率,壓縮公司的凈利潤。線下門店毫無競爭優勢,而線上布局太晚,幾乎難以立足,使得處境尷尬的來伊份,已經陷入了發展困境。
和同行比較,來伊份發展速度確實已經跟不上節奏了。去年年底,休閑零食品牌良品鋪子發布了高端化產品布局,在產品品類、產品包裝、食材來源方面都進行了升級,而三只松鼠則經常坐上天貓雙11零食銷售冠軍寶座。
對于來伊份凈利潤下滑的原因,一位接近來伊份的零食行業知情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來伊份的線上錯過紅利期,無法創造新增量形成規模效益,線下門店集中度不高,僅上海、浙江兩省盈利,其他地方門店分散無規模效率并不盈利,盈利區域是一線城市,人工和房租成本上漲大,減少盈利額。“品牌老化無創新,老顧客流失嚴重,分流到線上強勢品牌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等。”
那么來伊份還有救嗎?“除非其在線上模式有新突破,現在電商平臺已沒機會。”上述知情人士說。
代工模式引發質量危機
眾所周知,一家做食品的企業,食品質量安全是根本的立足點,但來伊份為了快速擴張,卻似乎忘記了這個根本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伊份頻登食品抽檢“黑榜”,2012年更是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影響了IPO進程。證監會在《關于不予核準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決定》中指出:“報告期內你公司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被有關部門處罰”,“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且對公司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被媒體曝光質量問題后銷售收入明顯下降。”
2013年3月,江蘇省食安辦發布,標稱上海萊達林實業有限公司康康食品廠生產的1批次“來伊份”牛軋糖大腸菌群超標。2015年5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標稱漳州市珍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來伊份”手撕肉條菌落總數超標。2016年6月,江蘇省食藥監局通報,標稱江蘇德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來伊份”脆薯薯大腸菌群超標。并且,早在2012年4月24日,央視《消費主張》欄目曾曝光國內部分蜜餞加工廠生產環境臟亂,工人隨意添加添加劑等問題。被曝光的杭州靈鑫食品有限公司、梅園食品廠、永海食品廠等多家企業證實是來伊份的蜜餞供應商。
直到2016年,來伊份憑借OEM代工模式快速擴張產品線最終上市。然而業內人士指出,來伊份自上市以來過于追求發展速度,采用的代工模式難以完全控制產業鏈安全,導致產品易出現問題。
來伊份招股書顯示,2013年-2016年上半年,來伊份共召回不合格產品70250公斤,不合格產品涉及到肉制品、水產品、糕點、果蔬等。
其實,之所以質量問題接連不斷,屢禁不止,是因為來伊份只是一個經營零食的連鎖品牌,雖然目前來伊份售賣的零食品類多達1400多種,但是沒有一種零食是來伊份自己生產的,全部依賴于合作零食生產商的代工。這種代工模式,使得來伊份無法直接檢測產品的品質。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來伊份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關鍵在于對如此多的代工廠商沒有嚴格審核,難以完全從產業鏈上進行把控。代工商的不斷增多以及快速擴充的產品數量,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導致來伊份在外部采購、內部管控和店面管控3個方面均面臨挑戰。成本也不斷上升,可能侵蝕利潤。
從上述種種問題來看,來伊份的經營危機絕非偶然,其親手將自己一步步送進了沒有回頭路的低谷,想再追趕同行機會所剩無幾。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時需注明出處:全時財經 - http://www.clothingreviews.net/zhengquan/20190311/48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