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下跌95%:“基因夢碎”的千山藥機
本報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導讀
截至年報日停牌,公司股價僅為3.81元/股,從最高點下跌約95%,市值也從最高近300億元縮水至約14億元。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
近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七家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其中包括前幾年明星股票“千山藥機”,公司將于2019年5月13日起暫停上市。
就在4月26日,千山藥機發布2018年年報,公司營收2.01億元,虧損24.66億元。年報顯示,由于公司2018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為負(-17.95億元),因此2018年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上市規則,千山藥機的財務狀況已觸發退市機制,股票亦自年報發布日起停牌,等待深交所裁決。14天后,千山藥機迎來被暫停上市的決定。
千山藥機是一家制藥專用設備制造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注射劑成套生產設備、醫療器械產品和醫藥包材等,于2011年5月11日登陸創業板。攜“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等概念,千山藥機在2014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中被爆炒,股價一度高達76.29元/股(前復權)。
截至其年報日停牌,公司股價僅為3.81元/股,從最高點下跌約95%,市值也從最高近300億元縮水至約14億元。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當季實現營收0.58億元,同比下降近18%;凈虧損1.44億元,同比下降達85%,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
追風基因夢碎
千山藥機成立于2002年10月,2011年5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注冊資本3.6億元,法定代表人劉祥華,實控人為鄧鐵山等8人。
曾一度,千山藥機被稱為我國制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排頭兵,是國內主要注射劑生產設備供應商,主要從事制藥機械及其它包裝機械等智能裝備、醫療器械、醫藥包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圍繞慢病精準管理開展一系列醫療服務。
上市前幾年,千山藥機也曾風光無限。隨著A股基因檢測等概念的瘋炒,千山藥機在上市的第二年便要戰略轉型,將一眾 “基因檢測”、“智能可穿戴”、“大健康”等概念的公司收至麾下。
2014年收購宏灝基因后,千山藥機從一家主營制藥裝備機械的企業,轉型基因測序,同時切入大健康產業。彼時千山藥機實際控制人劉祥華一度喊出“打造千億市值大健康公司”。
但收購之后宏灝基因業績急速下滑,2016年營收為5481萬元,凈利潤2287萬元;2017年上半年宏灝基因營收下降到1022萬元,凈利潤僅有98萬元。產品貴、毛利率高,產品銷售與醫生的推廣渠道難以打開,成為宏灝基因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千山藥機對此曾解釋稱,宏灝基因的產品主要在大型三甲醫院推廣,業績下降主要受“兩票制”政策影響,代理商代理產品的利潤空間降低,導致其在醫院的推廣意愿和力度下降。此外,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因宏灝基因主要涉及的高血壓基因檢測市場體量很小,也成為其難以進一步推廣的主因。
早在2009年11月,衛生部就發布了《基因芯片診斷技術管理規范(試行)》。該規范對醫療機構開展基因芯片診斷提出了很高的門檻,要求為三級醫院,有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醫學檢驗科診療科目,有涉及生物安全的樣本采集和處理的相應安全等級的,經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驗收合格的臨床基因擴增診斷實驗室,應配備數據保存及保證數據安全的軟、硬件設施,相關數據保存不少于5年等。
千山藥機主營業務自上市以來不斷變更,從制藥機械業務到藥用包裝材料再到煙花生產線,其間夾雜著各種并購、參股等擴張。而公司主營業務一直不賺錢,借錢投資也未獲得預期收益。
在實控人劉祥華“打造千億市值大健康公司”的口號下,多位股東、高管等關聯人在轉型的并購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公司管理混亂,劉祥華胞弟劉華山占用數億元資金給上市公司留下難以彌補的大窟窿,嚴重損害了中小股東權益。
危機逐漸爆發
業績虧損、盈利能力不足的千山藥機,逐漸在債務危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一系列收購讓千山藥機從2015年開始債臺高筑。為了獲得融資,劉祥華以及當時的一致行動人,同為控股股東的劉燕、鄧鐵山、鐘波等八人也都將手中股份進行質押。
到了2017年12月,千山藥機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劉祥華等8名實控人正與其他方商談轉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千山藥機201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然而,2018年1月,千山藥機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末,千山藥機負債達到42.95億元,資不抵債,5家對上市公司凈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全線虧損。2018年末,千山藥機凈資產為-17.95億元,而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共有短期借款13.93億元,有9.86億元的短期借款已處于逾期未償還狀態,而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為3600余萬元,其中有超過1400萬元因訴訟凍結等原因受限。
此外,對董事長劉祥華胞弟劉華山占用的9.21億元資金全額計提壞賬準備,對子公司湖南樂福地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樂福地)業績補償款中的3.66億元中沒有財產保障的部分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收購樂福地后,2016年、2017年樂福地均未完成業績承諾,2017年產生2593萬元虧損。對此劉華山等樂福地25名原股東承諾補償現金近3.88億元,但截至2018年末僅補償了2154.51萬元。(編輯:陸宇)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時需注明出處:全時財經 - http://www.clothingreviews.net/zhengquan/20190515/515725.html